你越是担心犯错,往往越容易出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通常,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你越是担心犯错,往往越容易出错。

比如,老板安排一项紧急任务,你老担心办不好,结果真就搞砸了;

最近天气热好多人中暑,你老担心会生病,结果真就生病了;

有篇文章要求短期交稿,你老担心完不成,结果真就没弄完。

其实,好多事情结果不好,并非任务太难完不成,而是你被消极情绪所困。消极情绪就像一场大火,一旦蔓延开来,很快就会将你彻底吞没。

一、为什么会“怕什么,来什么”?

心理学上,著名的“墨菲定律”里面有一句话: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

“怕什么,来什么”看上去蹊跷,其实不难理解。

你老担心事情做不成,就会产生消极心理暗示,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一旦贴上这个标签,就等于提前对自己作出宣判,意味着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自然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相反,如果你积极起来,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英国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经常鼓励她:“你很美”。因此,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时,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结果,女孩越来越美了。从此,“翁格玛丽效应”就成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名词。

可见,“怕什么,来什么”所言非虚,来源于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

二、如何消除“怕什么、来什么”的魔咒?

“怕什么,来什么”就像个魔咒,好多人想起来就心生恐惧,唯恐避之不及。

然而,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紧紧抓住事情本身,正视它,解决它,然后忘掉它。

01.用积极心态正视它

俗话说,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你应该听过半杯水的故事:同样是半杯水,积极的人会觉得太好了我还有半杯水;而消极的人却会愁眉苦脸地抱怨只剩下半杯水。

可见,同样一件事,每个人心态不同,结果相差悬殊。

“一个对于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开始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一个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收获成功了。”这和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不谋而合。

02.用正确方法解决它

第一,学着做一个“鲁莽的人”

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蜜蜂和苍蝇同时放在灯罩里,灯罩上留一个孔,看谁先飞出来。

答案是苍蝇。

因为苍蝇乱飞,一通乱撞之后,总能找到出口。而蜜蜂只会朝着光亮飞,如果光亮对准了出口,它就飞出来了,可如果光源没有对准出口,它就一辈子出不来。

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学着做一只苍蝇,蒙头乱撞,最后你总能找到一个出口。当你找到出口后,再朝着光飞,这样你就能很快成长。

因为鲁莽的人,更容易成功。

第二,懂得在失败中调整方向

人这一辈子都会犯错。如果事情变坏了,就让它变坏吧,关键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提高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总结教训,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反而增加了自己的不自信。

爱迪生为寻找合适的灯丝,历经失败,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1879年10月21日,在试用了近1600种材料试验后,电灯研制成功了,成果注定是辉煌的,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

人生在世,有成功就有失败,关键是要在失败后调整方向,为接下来的逆风飞翔做足准备。

03.用归零心态忘掉它

归零心态,就是空杯心态、谦虚心态,就是重新开始。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

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

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

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它意味着做事前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只有让心态定期归零,你才会轻装上阵,蓄势待发。

三、写在最后

人生在世,浮浮沉沉。就算科技再发达,人都难免会犯错,我们要做是努力将犯错几率降到最低。

千万不能怕犯错,就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还不如放手一搏。因为你越是担心犯错,往往越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