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12-24
在北朝之前,颜色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朝国君或臣民,爱穿什么自由发挥。比如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袍服,国人有样学样也穿紫色,而秦国崇尚黑色,秦王穿黑色袍服,士兵也是黑衣黑甲。自北朝以后,逐渐以服饰颜色区分高低贵贱,根据染制难度从高到低是:紫、绯、绿、青、黄、白,可以看到,黄色在此时属于草根阶层。
颜色虽然分出了高低,但遵循“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原则,皇帝可以任意选择。到了隋朝,隋文帝个人喜好色泽略深,黄中偏赤的赭黄,而唐朝皇帝沿袭隋文帝旧习,继续选用赭黄袍服,并慢慢形成习惯,变成皇帝的专属开始禁止臣民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禁止使用的只是赭黄,其他黄色则可以使用。后来其他黄色才逐渐升级,跟着赭黄鸡犬升天。
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规定更加严格,“士庶服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饰”,彻底对民间扫黄打非。清朝时代黄色同样是皇家专色,皇帝一般用颜色更鲜亮的明黄。溥仪在《我的前半生》称童年记忆是一片黄色,宫中所有物品都是黄色的。十一岁的时候,弟弟溥杰来找他玩耍,溥仪瞅见溥杰袖口里衣是明黄色,立即沉下脸加以训斥,溥杰乖乖垂手立在那里,哥俩瞬间从游戏伙伴秒变君主下臣。黄色派生出的寓意,使黄色最终成为一种崇高的颜色,董仲舒云:“五色莫贵于黄。” 周秦时期,“黄衣”是祭祀先祖时所穿礼服。《礼记·玉藻》:“狐裘,黄衣以裼之。”郑玄注:“黄衣,大腊时腊先祖之服也。”汉代以降,黄色备受统治者青睐,渐渐成为皇帝专用服色。“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汉书·律历志》)宋代《野客丛书》记载:“子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埠黄有禁自此始。”就是说,赤黄为天子袍衫的专用色,始于唐高祖李渊,唐高祖规定其他人一概禁止使用。黄袍后来就成为皇帝权位的象征,于是有了赵匡胤陈桥兵变,被部下拥立“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的故事,黄袍象征着皇帝、皇位、皇权。
以木为德,则其色崇青;以土为德,其色尚黄;以金为德,其色崇白;以火为德,其色尚红;以水为德,其色崇黑。成汤克夏桀后,以为金德,“乃改正朔,易服色,上(尚)白,朝会以昼。” 以白色为正色。继商者周矣。武王克商之时,因为渡河之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史记·殷本纪》)周以火德,崇尚红色,赤色为周之祥瑞色。
秦人尚黑,常以三尺黑布包头,因此,秦代百姓又称黔首。秦代周而立,根据五行相克说,水灭火,故秦以水为德。汉高祖刘邦伐秦继周,为火德,天下号为“汉”,汉代尚红。汉文帝时,贾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建议改为正朔,易服色制度,革具其仪法,色尚黄。汉武帝“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其后色尚黄。但是汉代崇色由红而黄,至后汉光武帝时又有变化。建武二年(26年),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两汉时期,尚色其间虽有变化,但是总体上讲尚红仍占上风,后世皆以汉代色崇红色。
此后,晋朝是水德,隋朝也是水德,唐、宋、元、明、清各朝分别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
明朝为火德,建都应天(今南京)。依五行之说推论,应天地处江南,南方属火,神为祝融,颜色赤。“大明”趋光避凶,光昭天下。
清朝为水德。清统治者为女真族之后裔,女真族起源于北方,北方属水,神为玄冥,颜色黑。国号“清”,与族名“满”均沾水,符合水克火,乃灭明朝之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