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脾气不好的原因:智慧不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题记:

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深以为然。

遇到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是本能。

只是,有人沦为了情绪的奴隶,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而有人却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保持清醒冷静,做出适当的决策。

并且据调查显示,其实,一个人的失败99%多半毁于情绪失控,而不是自身能力。

所以,越是厉害的人,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随便发脾气,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富人,虽然不缺钱,但总觉得自己缺少智慧。

于是,他上山捐了一大笔香油钱给庙里,希望高僧能够给他指点高招。

结果高僧只送给了他一句话: 以后无论遇到任何事,你要先向后退七步。

他听了不解,失望的下山了。

就这样,回到家已经是深夜,推开门那一刹那,他看到妻子竟然和另一个人躺在床上。

富人顿时怒火中烧,心想你这婆娘竟然背着我养汉子,想着就顺手抄起一把刀,准备进屋砍人。

这时,他突然想起高僧的话,就犹豫着往后退了七步。

走完后,他就冷静下来了,等他进屋后,发现躺在床上的另一个人竟是自己的母亲。

原来见天色已晚,妻子一个人不敢睡觉,就叫来他的母亲来作伴。

幸亏听了老道的话,才及时控制住了脾气,避免了一次误解灾难。

想到此,富人吓出一身冷汗,顿时理解了高僧的深意,转身跪下,朝着山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

发脾气谁都会,然而,谁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冲动是魔鬼,遇到事上,我们常常还没有弄清真相,就先下论断,行动往往先于脑子快,结果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遇事沉静,不被怒气操控,才是智慧之举。

正如曾国藩所言:

所以,遇事缓一缓,平心静气是智慧,莫要因为一时冲动,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伤了自己,伤了爱你的人。

古语云,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与认知不同、三观不合的人,较真、生气,毫无意义。

一天,孔子的门徒正在院内扫地,这时,一位身穿绿衣的人路过,便想考考孔子的门徒,便问: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门徒讶然,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来考我?便笑着回答,当然有四季啦。

绿衣人顿时摇头,错,一年是三季。

于是,就这个问题,两人争论不休。

这时,绿衣人说,要不我们去找你师傅孔老夫子论断,看谁对了,输的人要向赢的人磕三个头。

门徒当然应允。结果,孔子听过他们的话,打量了一番绿衣人,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一年有三季。

门徒愕然,非常不情愿地向绿衣人磕了三个头,绿衣人便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望着绿衣人的背影,门徒万分不解,转头问师傅, 老师您是豁达明理之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孔子笑着说,你没见他绿袍加身,青头绿面,他真身是一个蚱蜢,而蚱蜢,生命周期只有三个季节,从来没见过冬季,你跟他再怎么争执,解释,他都是不会明白的?!

认知不同,较真何用,不如释怀!

一个人脾气不好,大多因为喜欢较真,总喜欢论输赢。

殊不知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自然认知不同,所以你的争论、较真对他真的根本毫无意义,甚至是一种浪费时间。

正如周国平老先生说的:

真的,有些事、有些人,不必较真。跟陌生人较真,浪费时间;跟爱人较真,不如包容;跟亲人较真,只会伤人伤心。

越有智慧的人,遇到事的时候,越不用情绪说话,而是懂得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当你的角度变了,事情就完全换了一个模样,心态也就不一样了。

历史 上最后的军阀头颈,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张作霖,曾经发生过一次有趣的事。

有一天晚上很晚回城,结果看守小兵不认识他,不给他开门。

他大喊道:你仔细看看我是谁,我是你上司张作霖。

小兵回道, 你是张作霖,我还是张作霖他爹呢?! 不管你是谁,上面吩咐了,这时不能开门。

张作霖一听火了,堂堂一个大将被拦在门口,还被人骂儿子,越想越气,便想掏出手枪毙了这斯。

就在这时,他转念一想,这不正说明了,这个士严格服从命令,而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兵吗?!顿时,火气就消了,回去后还大肆表扬了这个士兵,提了官,还赏了一个媳妇。

由此,军纪更严明,士兵们更拥护他了。

怒气会让他失去军心,而换个角度看问题,却让他赢得了爱戴。

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事,关键看你怎么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你被骗了,却因此看清了一些人和事。

如果你陷入困境了,正是倒逼自己成长的契机。

如果你做错事了,恰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智慧。

正如《菜根谭》有言曰:

所以,我们遇事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收获截然不一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