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护花终不悔,不负芳华不负初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 杨磊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2018年6月11日,本是夏日里寻常的一天。黄昏时分,葱茏的草木被夕阳染上一抹金黄,花儿在一丝清凉的晚风中舒展了一下腰肢,抖落一缕芳香。我们都沉浸在了美丽的时光里,“有车,快走!”一声急促的呼喊惊醒了所有人的梦境!李芳,一个柔弱的女子,以血肉之躯拦截了扑向学生的死神,却香消玉殒,化成天空璀璨的星辰,穿透层层云雾,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行!她以弱小成就了伟大,成为了信阳人民的骄傲,她在危急时刻舍生救死之壮举是偶然,亦是必然,她早已是行业的师德标杆,她以她的行为树立了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光辉形象!

李芳老师走了,生命逝去,精神犹存,逝者安息,生者铭记!多少“李芳式的好老师”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将有更多“李芳式的好老师”慢慢成长起来!从教三十余载的我,蓦然回首,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生涯,似乎契合着“李芳式的好老师”,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这大概就是中国教育者共同的生命呼吸!

坚定信仰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李芳老师扎根一线29年,不奢望进城,她说:“城里不缺好老师,这里缺。”坚定的信仰、博大的情怀让人动容。有了信仰,才会有克服万难的毅力和勇气,才可能把职业做成事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景,感受人生成长的乐趣。

回望当初物质贫乏的艰苦岁月,我还是小村庄里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姑娘,饥肠辘辘的路上俏皮地向老伯寻得半个窝窝头,继续赶路。生活所迫,中途辍学,十三岁当了小保姆,主人家书房书架里摆满的书籍打开了广阔的视野,点亮了平淡琐碎的人生。返回学校,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转折,踏上了师范之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微薄的收入,艰苦的条件,并没有磨灭我的初心,因为有很多像从前的我那般的孩子,即使掉落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给他们一点雨、一点阳光,辛勤栽培,就会萌芽,就会郁郁葱葱,开出美丽芬芳的花朵!而我,就执意成为这个塑造幼小生命的园丁,看着他们健康地萌发,茁壮地生长!我还在心里暗自盘算,就算有的幼苗长不成挺拔的大树,开不出鲜艳的花朵,也但至少要让他们长成绿意盎然的小草,装点这个美丽的世界。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坚持信仰,不忘初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育事业,无悔的选择,是我幸福快乐的不竭之源。

以德为先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教育尤其如此。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无限可能性的幼小生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必需要融入血液化成自然而然的言行的。“一德立而百善从之”,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小则修身利己,教养学生,大则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影响到社会,形成和谐稳定的氛围,此为家国情怀之根基。

无疑,李芳同志是一个有道德情操、有家国情怀、有生命光泽的老师,让人仰之慕之,从之行之。从一位语文老师成长为城区小学的校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两百多名教师的成长,近六千名儿童的教育,一个也不能忽视。我时常扣问自己:你以身作则了吗?你对教育事业全力以赴了吗?你活出一束光了吗?若夫慈爱、恭敬, 夫孝,德之本也。美满融合的家庭氛围是一个人心灵张力的基础,小孝孝家,大孝孝国,孝乃万法之源。践行《孝经》和《弟子规》君子务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我始终相信“敬天爱人”的神奇魅力。做好教育,一部《孝经》为我们提供了不言之教的良方妙药。“衣贵洁,不贵华”,那是节约之道;“出必告,反必面”,“款转弯,勿触棱”,那是安全常识的经典垂训;“借人物,及时还”,“勿自暴,勿自弃”,那是修养身性的殷殷教导。“教”字的本意是“上所施、下所效”。因此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知晓教育的真实逻辑。“一门两校”是对现在学校的定义,其中家长学校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家长、老师一道,实现共同的教育梦想,着力点要找准。我们学校建立的家校良性互动平台,让家长与老师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罗伯特·欧文说,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坚守这一理念,我首先坚持“有德的人做教育才叫德育。”为此我选择同老师一道致力于以德为先,人人争做有德老师,以身示范引领有德学生、德行言语感召学生家长,这就是德育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扎实求精

李芳老师虽然临终还是中小学一级教师,但是并不能否认她是一名业务精湛的好老师。她22项荣誉多是2000前得到,之后为了鼓励年轻教师,面对学校给的荣誉,她都婉言谢绝。都主动让给身边的年轻人。她用行动诠释了老子的“不争而善胜”。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作为对李芳老师的评价恰如其分。“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有文化人的标志性评价。李芳老师的学识不仅仅是书本,她具有超越书本之外的大文化视野,难怪她能够不为名利所动,关键时刻为保护学生置生死于不顾。

作为同行,敬佩之余,我反观自己,从一线教师到如今的管理者,一直在教育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求索、积淀。我深知,教师需要一专多能,知识需要相互联系与互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笃行才能致远,于是“做最好的自己,带动最好的他人”就成了我的座右铭。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稍不留神就将被淘汰,于是我告诫自己,坚持读书做到博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总结感悟注重生发。在此过程中,我很荣幸的成为省级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自从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以来,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名师的职责就是培养一批名师,自己默默坚守在背后。”我十分崇尚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学无止境,真正的扎实是能够提炼和分享,至此,我一直在路上。

仁爱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圣贤的思想扎根在李芳的心中,于是同学生病,她去照顾;同事烦恼,她去排忧;孝敬老人,她事必躬亲;学生的琐事,她体贴入微。李芳老师,血管里流淌着善良的血液,滋生出一颗仁爱之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更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受李芳的精神感染,我也在不断地梳理自己。从艰苦的岁月中走出来,对于家境贫寒、自卑胆小的孩子总是能够感同身受。曾经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活困难,学习成绩大幅度滑坡,我主动做起了她的心理辅导老师,并支助她上到大学毕业。一次,我冒着雨,踏着泥泞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说服刚上六年级就辍学的马文悦重返校园,因此还引来了网路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近几年在参与地方扶贫工作中,我又帮扶了一个叫张小雅的学生,定期回访,给与精神鼓励与生活帮助。我深知,学生还小,这些帮助都是暂时的,唯有关爱,让她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教给她自强的信念,指导她学习、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才是真正的帮扶。期间除了给衣物,给学费,我还会送一些励志书籍之类的学习用品,让她对生活有信心,对学习充满力量!

繁华一曲终会消散,唯有存于内心的丰厚和踏实才会在每一个平常的瞬间,感受到别样美好的味道。谢谢您,李芳老师!教育的百花园里再也见不到您辛勤的身影,却多了一尊灵魂丰碑,这丰碑带动着更多的“李芳式的好老师”,也将推动着我更加努力地耕耘坚守多年的教育领地开花结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坚守于教育领地,不负芳华不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