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13
这部作品虽然被称为是政治小说,但它最为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两段爱情描写。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于连的敏感、多疑,我们读起来也深感于连的矛盾重重,他的感情并不纯粹,当爱情与他的勃勃野心相撞时,愈加增添了于连的悲剧色彩。小说最后,马蒂尔特亲手埋葬了于连的头颅。而瑞那夫人信守承诺,没用任何方法自寻短见,但在于连死后三天,她搂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间。我相信,瑞那夫人是真的深爱着于连,而马蒂尔特,她更多的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于连从小没有母亲,家中父亲和哥哥又十分排挤他,无疑,这是一个缺爱的孩子。瑞那夫人,不仅给了他情人的爱,还有母亲般的照顾。她的矛盾与痛苦在于担心自己的行为带给孩子们惩罚与耻辱,但这也未曾阻挡她对于连的爱恋。这位富裕的贵妇人,在遇见于连之前,她从未品尝到爱情的滋味。她的丈夫无趣、油腻,还常常视女人为机器。婚后生活的幽寂沉闷,足以使爱情荡然无存,更何况瑞那夫人的婚姻并无爱情。
对于瑞那夫人,于连最初对她并非真心爱慕,他的心高气傲只是让他想要征服这位贵夫人,但面对热情与牺牲,他最终也沦陷于爱情之中。正书中所写:“于连生性多疑,又自负不浅,尤其需要一种肯于牺牲的爱;但面对一种如此伟大,如此分明,而且时刻都在做出的牺牲,他也顶不住了。”正是因为深爱,所以在于连得知瑞那夫人写了告密信后,失去了理智般地开枪打了她,受不了的还有背叛带来的伤害。信里面瑞那夫人的每一句话都刺伤着他的自尊,越深爱伤害也就越深。当最后,于连知道瑞那夫人没有死时,非常开心,也就在那一刻,他才清楚自己有多爱她。当牢中独处时,他总是整颗心都沉浸在和瑞那夫人感情的回忆里,而对厕身巴黎后的春风得意,他从来不愿去想,甚至感到厌烦。马蒂尔特,我挺欣赏这位女士的,她和其他贵族子弟不一样,她潇洒且勇敢。但这并不影响我同样觉得她的感情是病态的。财富、身世、才情、美貌,所有这一切,命运之神都已丛集于她,唯有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在他这个年纪,身为下贱,而雄心万丈,当然会觉得命苦,需要有个女友,而这个女友或许就是我。”玛蒂尔特心里这样想着。骄傲一直在她心中独霸天下,当遇到心高气傲的于连后,那颗高傲而冷漠的灵魂,生平第一次受到了狂热的裹挟。对于连的好感压倒了她的傲气,然而当于连倾心于她,坦白地说出了:“您不会再爱我了,可我却爱得发狂!”这样的话后,玛蒂尔特却心生厌倦,彻底看不起于连。由此可见,玛蒂尔特并不懂得什么是真爱。她只是需要一个征服她的人,包括后来,为解救被困的于连,她到处奔走,实际上也只是感动了自己。她一直都活在想象中,在不断的寻找一种刺激。
对于连而言,玛蒂尔特无疑是理想的巴黎女子,他通过征服这位千金小姐证明了自己,获得了名与利。但最后,他依然失去了所有。一切都像注定失败一般,在书中也明确有表示出:“像于连这样有几分才气的年轻人,要想发迹,绝不能靠爱情。他们得依附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一旦走运,社会上所有的好处都会落到他们头上。闭门读书,不肯归属任何小团体,就活该他倒霉!”于连的众多选择,注定了这是场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