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目的是什么?抑制兼并是变法派捏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王安石变法目的是什么?抑制兼并是变法派捏造

核心提示:回到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求富上,一切疑问就会悄然冰释,变法派本来就没有抑制兼并、使国家强大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只是敛财、求富,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目的。至于他们本来就没有的目的没有实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证明:这场变法取得了变法派自己预想要达到的一切,同时,也没有超出预想目的一步。 文章摘自《天下·追问王安石变法》 作者:《休闲读品》杂志社 出版:陕西休闲读品杂志社近两年以来,我几乎完全浸泡于宋史研究领域,对于在宋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王安石变法,自然给予很大的关注,产生了许多疑问,这些疑问,有些是对于其变法本身的,也有一些是针对后世对其变法过程的描述与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一方面自己阅读历史文献,另一方面广泛地请教相关的专家学者,如今,应该说初步得到了些答案。问题是我提出的,答案也是我自己做出的,希望这篇自问自答的文章能给所有关心这一问题的朋友一点参考。 这个说法实际是后来的史学家们强安到王安石变法头上去的,不是当时变法的真实目的。我们阅读任何一种建国以后并迄今为止的相关文献,只要一提及变法的原因就要说: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冗官、冗兵繁多,国家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就是针对这种社会状况而展开的。可是,当我们仔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果后,惊异地发现,在数十项变法法令中,几乎没有一条是抑制兼并、裁撤冗兵冗员的,从变法的后果上来看,冗员并没有减少,土地兼并有增无减,虽然军队冗兵减少了近四十万,但在对外关系上仍懦弱不堪。就是说,现代史学家们描述的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与其实际做法驴唇不对马嘴。 王安石变法的真正目的是为国家求富,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关于这一点,两位宋史专家王曾瑜和杨子忠先生,都已讲得很明白了(请参考阅读本期《王安石变法纪事》和《宋史专家王曾瑜论王安石变法》两文),此处不多赘言。 有两种原因造成了对王安石变法真实目的的遮蔽。一是在当时的政治争论中,变法派为减轻反变法派对他们敛财、害民的攻击,而刻意编造出抑制兼并之类的理由;二是后来的某些研究者,出于肯定这场变法性质的需要,将当时变法派编造出的理由当做事实加以放大。 正是由于这种遮蔽,使得今人在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时极易陷入混乱不清的状态,人们无法理解,为何这场变革既没有与其所标榜的目标相适应的政策方案,又没有实现使国家强大崛起的战略目的! 但如果回到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求富上,一切疑问就会悄然冰释,变法派本来就没有抑制兼并、使国家强大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只是敛财、求富,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目的。至于他们本来就没有的目的没有实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证明:这场变法取得了变法派自己预想要达到的一切,同时,也没有超出预想目的一步。 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造成的,看一下神宗皇帝面临的实际问题: 先看冗员,即官员队伍庞大,这是由于其前任皇帝自己无能,只好靠扩大官员队伍、并增加官员工资导致的。官员队伍一旦扩大到这个规模,想裁减就很困难了,一切改革都要靠官僚队伍来推动,如今你要削减官员数量,降低他们的工资,他们能答应吗?这一点,神宗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况且前朝已有失败的例子放在那里,范仲淹等人在庆历年间发起的庆历新政不就是因为动了冗员这块乳酪而无疾而终的吗?所以,冗员不能裁,冗官不能减。

王安石变法怎样抑制了土地兼并

给出两点答案:
1.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土地多的交税自然就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2.在变法中实行青苗法,在农民青黄不接时对农民提供一定的帮助,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民因经营困难而把土地抵押给地主

王安石的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弦更张,变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目的
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作用
1、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 *** 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宋朝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了没有?

1、变法的目的
变法的动因
简单地来说,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有宋一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
即王朝的物质财富达到历史空前的盛况(仅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既可见一斑),然
而相对于外族的军事战斗力却几乎是历代最低。积弱不振可以说是宋王朝300多年历史的
基本特征,统治者为此也费尽心机试图解决。宋太祖赵匡胤曾以为:"以二十匹绢购一契
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契丹精兵十万人头落地,国家的边防自然就可高枕无忧。这
个美妙的设想没有任何现实*作的可能性,而到了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桓的时候,宋王
朝就和契丹订立了屈辱妥协性的和约"澶渊之盟"。宋王朝的绢没有如太祖所愿用以收购
契丹人首,却也因成为和约内容之一项而做出贡献(宋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
对于宋王朝积弱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后晋高祖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予契丹,使中
原门户开启,自然难辞其咎。而宋王朝的物资财富高度集中的政策,也使得各地方无法
汇聚有效的实力抵抗来犯之敌,首府开封的过度繁荣只能给人以大而无当之感。鉴于宋
太祖黄袍加身的切身经验,军队的指挥官不能和士兵联络太过紧密,军事将领的权力被
尽量压缩。部队的频繁调动也可达到同样目的,但这种安排除了劳民伤财,对提高军队
战斗力没有丝毫用处。为了扩大皇权,官僚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被竭力压缩,并设计了大
量的冗余机构,使之互相掣肘,不惜以牺牲行政效率来达此目的。所有的制度安排都出
于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可谓体大思精而结构巧妙,但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经过建国
伊始四十年的小康局面后,王朝很快步入了"积贫积弱"的道路,制度性的财富耗费已经
难以为继。
1067年宋神宗赵顼登极,当时王朝的阶级矛盾日趋严重,并和民族矛盾相交叉,成为日
后变法的直接推动力。军事上积弱不振和制度性钜额耗费造成了王朝的积弱不兴,这种
矛盾只能通过向农民阶级加重赋敛来解决。私有制社会所无法解决的土地兼并的痼疾,
更使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逐步尖锐化,并最终以农民起义的形式爆发,王小波、李顺
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的口号,给宋王朝的阶级统治敲响了警钟。大地主阶级和中小地主
阶级同作为皇权统治的依靠力量,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烈。豪宗大姓特权的无节制
扩张不但侵蚀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也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发生牴牾。积贫积弱的现状
和阶级统治的日益腐朽,使士大夫阶层中的有识之士寝食难安。财政上的困窘既已使"纳
币求和"的政策出现危机,而有心作为的君主对这种带屈辱性的和平更是心有不甘。宋神
宗曾在库房上题自制诗:"五季失图,?N 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
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宋王朝对摆脱积贫积弱局面的渴望,在这首诗中表现无余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深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是日后王安石变
法的动因。
2、实现了没有?
没有真正全部实现。
变法的结果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

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单选)

D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根本的,肯定是考虑维护统治!

王安石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 *** 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王安石变法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还是“富民”?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现“富国强兵”这一目标,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镇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变法的“强兵”的目标虽然没有达到,但“富国”的目标却部分达到了。
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一些官员把变法看成是自己牟取私利、升官发财 ·的机会,并为此虚报成绩,甚至把本来应由农户自愿请领的青苗钱,强迫分摊,有的还增加青苗利息钱。另外,还有的多收募役费,在利州路(治所在今陕西汉中)推行募役法,每年应收的募役费为9.6万多贯,但官吏却从民间敛取了33万多贯。又如在镇定州(今河北正定北),一些百姓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这样一来,使本来含有“抑兼并”及“利民”意图的一些变法措施,变成了对民户进行搜刮的新的赋税专案。
所以王安石变法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不仅没有“富民”,还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情况。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商鞅变法是封建制向奴隶制的挑战,其目的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制的改革,其目的是巩固封建制.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即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②目的相同:巩固统治,挽救危机.
③作用相同: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④结果相同: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
⑤性质相同: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区域性调整的改革.
不同点:
①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财.
②措施不同:庆历新政主要在政治上,如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王安石变法包括理财、军事、取士等措施.
③失败原因不同:王安石变法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而失败.
④影响不同: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
⑤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区域性改革;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钜性.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为什么王安石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