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都在用幽汰口腔抑菌膏,好用吗?效果怎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8
口腔护理方面的科普知识,这里再介绍一遍,最基础的牙齿护理就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以及定期洗牙。

刷牙方式 Bass Method /

美国口腔医学会(ADA)建议每日刷牙两次为最佳,睡前一次,早起一次,睡前这一次尤其重要。

但千万别把刷牙看作仅仅是一种例行公事,毕竟,无论社会上流传着多少神奇的洁牙方法、食物、药物,唯有巴氏刷牙法(Bass Method)是目前牙医界认为最能清洁牙齿、牙周的方法。

下面就跟着河马牙医来学习「经美国牙科协会权威认证,有效去除牙龈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正确刷牙方法,保护牙齿健康吧:

刷上排牙齿时,将刷毛朝上与牙齿呈45~60度角,刷下排牙时,将刷毛朝下45~60度角。刷牙时,将刷毛向牙龈处轻压,贴近牙面,两颗两颗来回刷,此动作可以让刷毛深入刷到牙龈沟里面,清洁牙周与牙齿部分。

刷牙齿内侧时,刷毛与牙齿仍是呈45~60度角,两颗两颗牙来回刷,以清洁牙龈与牙齿。尤其是下颚臼齿内侧的位置最难刷干净,容易因为有舌头阻碍,感到恶心而不容易清洁。记得要放轻松、练习用鼻子呼吸,避开舌头,刷到牙齿牙龈交界处才正确。

刷牙齿咬合面时,刷毛与牙齿面呈直角,一样是两颗牙两颗牙来回刷,每两颗刷约10次。刷牙时,以水平方式,两颗两颗牙来回刷,每两颗牙刷约10次。切记不可一次刷一整排牙齿,这样刷容易伤害牙龈与牙齿。

注意:牙刷刷毛要同时刷到一部分牙龈、一部分牙齿才算正确,刷上排牙时刷毛冲上,下排牙时刷毛冲下,覆盖一点牙龈,牙刷做水平短距离的运动;

只刷牙齿而没有刷到牙龈,会造成牙菌斑堆积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容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病与蛀牙。

牙线使用 /

牙线的作用主要在于清洁牙缝。积于牙缝中的牙菌斑,是无法借由刷牙完全去除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牙线发挥作用了。有些人会觉得使用牙线很麻烦又不方便,其实,只要反复练习,使用牙线并非难事。

一般来说,10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手部力量还不够成熟,需由家长帮忙使用牙线,建议至少每天睡前使用一次牙线来清洁牙缝。10岁以后,儿童手部大小肌肉发育渐渐成熟,就可以开始学习自己使用牙线了。

将牙线从牙线盒中拉出,拉取一个手臂长的牙线(约45cm)。将牙线绕在两手的中指约第二指节处,绕两三圈,使牙线固定即可,不要将所有牙线都缠绕在中指上,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中指发黑。

用牙线清洁前牙区时,用一手拇指与另一手的食指绷紧牙线两指指甲相对,相距约1cm。将牙线放入牙龈和牙齿的交接处,食指在口内,拇指在口外,牙线需紧绷,成“C”字形,上下刮牙缝的左右两个相邻面。

清洁后牙区时,改用两手食指,同样把手指打直,才能够到后牙的牙缝。上下刮牙缝的左右两个相邻面。

大部分人使用牙线只是将食物残渣剔除掉,而没有落实“刮”牙面的动作,肉眼看不到的牙菌斑仍然堆积在牙缝中,清洁效果大打折扣。

定期洗牙 /

牙结石是食物残渣和口水里含钙、磷的盐类经过牙菌斑的细菌作用后所形成的硬化物质,好发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由于牙结石的孔洞大,容易有牙菌斑附着于上,且刷牙不容易去除,因此,牙结石是牙菌斑的温床,更是造成牙周病的原因之一。

洗牙就是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去除大部分附着于牙龈和牙齿上的牙结石。洗牙时虽然会有刺痛、酸痛的感觉,但洗牙并不会伤害牙齿,也不会伤害牙龈,可以不用担心。

专家建议,1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太容易有牙结石产生,所以不太需要洗牙,除非有牙结石形成;13岁以上的孩子即可以每半年洗一次牙,若孩子有坚持每天刷牙、用牙线的习惯,通常每半年洗一次牙就已经足够了。

若牙齿清洁工作做得很好,牙结石很少,甚至没有,在经过牙医的诊断后,也有可能不需要再坚持特别的洗牙,仅需检查牙齿状况即可。

相反地,平时若没有做好清洁工作,就算半年洗一次牙也赶不上牙结石生长的速度。这时候医生多半会提醒你:你的口腔清洁不够彻底,需要再加强。若你的蛀牙率高,刷牙习惯差,医生会建议每3个月回诊检查一次。

虽然洗牙可以去除牙结石、预防牙周病,但这并不表示只要定期洗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牙齿的清洁保养最正确的做法还是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