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华的艺术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1940年 生于武汉,原名裴剑华; 1955年 入中南美专附中就读; 1959年 入广州美术学校油画系就读; 1962年 油画《归舟》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学生作品展,《解放军报》发表; 1964年 毕业创作作品《碧海银滩绿长城》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作品展,《羊城晚报》发表;  美院毕业,分配到部队从事美术创作;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入伍,在海南军区政治部从事美术创作; 1971年 创作历史画作品《儿童团打围》入选全军美展; 1972年 创作油画作品《木船打敌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45周年美展; 1973年 中国画《打得好》、《椰林曲》入选全军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74年 油画作品《西沙女民兵》入选《建国25周年全国美展》,北京、上海、天津等美术出版社出版单张年画向全国发行,并作为插页收入小学课本;  油画作品《奴隶的女儿》参加全军美展、获广州军区文艺创作优秀奖。《解放军报》、《羊城晚报》、《海南日报》后发表; 1977年 油画作品《木船打敌舰》版画作品《五指山上篝火旺》(与曾照歆合作)参加全国美展;  版画作品《五指山上篝火旺》为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79年 《前线写生》等六幅作品参加“保卫边疆、自卫还击”全国美展,作品分别由广西、上海人美出版; 1980年 版画作品《爱民渡》入选全国版画展,《解放军画报》等刊物发表并获广州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2年 油画作品《边陲夜月》、《西沙之晨》等作品参加“海南风情画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 创作《五指山下鱼水情》、《五指山下文明村》等反应部队生活的组画,分别发表于《解放军报》、《战士报》、《海南日报》; 1984年 油画作品《南岛进行曲》入选全军美展《战士》文艺发表;  转业深圳,创作油画作品《捕鲨姑娘》参加“特区美展”于深圳、厦门、北京展出; 1985年 转业到深圳; 1986年 任深圳美术馆馆长,为发展特区美术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策划、主办了一系列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  鉴于展览馆以展览为主,功能单一,难以履行现代城市应有的文化使命,于1987年更名为“深圳美术馆”。确立了集收藏、研究、展览、陈列、资讯服务、学术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美术馆的发展目标; 1987年 油画作品《春泽》参加“中国风情画展”赴海外展出; 1988年 协助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现代美术设计展》,介绍现 在设计理念到祖国内地; 1989年 参加组办“全国七届美展水彩、水粉、粉画展”(深圳)担任评委;  作品《西沙行》参加全国七届美展; 1990年 油画《亚玛河谷》等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画展,该画被海外私人收藏; 1992年 参加组办“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担任组委; 1993年 组办“全国第八届当代中国花鸟画展”担任评委,组办“93博雅油画大奖赛”;  赴美考察在纽约,听旅美画家陈丹青介绍苏哈画廊; 1994年 举办“油画作品邀请展”;  油画作品《风雨欲来》参加“深圳美术家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组办“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担任评委;  水粉画作品《舞》参加“中、日、韩及香港地区美术交流邀请展”该画为日本收藏家收藏; 1995年 油画作品《黎村》参加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第31届亚细亚现代美术作品展”; 1997年 油画《海岛》、《秋》、《海南三月》、《早秋》等作品编入大型油画集《中国风景油画》;  《中日艺术交流》杂志介绍油画作品《西沙女民兵》;  参加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1998年 油画《村道》、《静物》等作品于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 1999年 油画《西沙珊瑚岛》、《皖南民居》、《白桦林》等作品参加“深圳庆祝建国50周年暨特区成立20周年美展”; 2000年 为深圳市布吉镇政府绘制油画作品《长城》; 2001年 油画作品《山涧》参加“广东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美展”;  举办“关山月前瞻、回顾作品展”;  于深圳博雅画廊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 2002年 赴欧洲访问。与留学意大利学习雕塑的儿子裴悦舟参观美院工作室;  从美术馆馆长的位置退下来后,他更加奋发,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书画创作中。裴建华自幼受传统文化滋养,书法功底深厚。九年的美术科班教育使他具备了坚实的造型与把握色彩的能力、经历了艺术与人生的风风雨雨,现 在更加从容淡定,游走于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参照系里,不倦探索、孜孜以求; 2003年 油画作品《客家围屋》参加“深圳画家画深圳美展”; 2004年 参加“四人书画联展”于深圳美术馆展出; 2005年 油画作品《海南三月》入选广东省油画作品展;  于深圳集雅轩画廊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