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版孔子哪些内容与事实不符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2005年,媒体传出韩国宣称孔子祖上是韩国人,韩国、日本拟投拍电影《孔子》的消息。

对此,早就在准备孔子电视剧本的导演胡玫觉得孔子传记片只能由中国人来拍,于是加快了写剧本速度,后来由电视剧升为电影。

5年之后,由大牌演员周润发主演的《孔子》于1月22日公映,并铺开了全球的发行。

  直面异议:得有改编历史的勇气   记者:历史学家鲍鹏山批评《孔子》在一些细节上与历史不符。

历史影视剧一般都会有这类意见,你怎么看待?   胡玫:把孔子搬上电影,非常难做,但值得一做。

他们有这样的批评可以理解,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把全部史实打碎了,成为一个艺术作品,超出他们的想象。

但我们也是经过两三年的准备,背后也有一大堆历史专家的认可。

*** 了20多年影视,从来没有害怕过批评。

要让人看的东西,就是要让人批评的,错了就错了,下次改。

把2500年前的一个圣人,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首先我们要战胜我们自己。

把一个2500年前的人推上银幕,我们就得有这样重新编故事的勇气,不编故事没法做这个事情,比如如何去说“颜回之死”。

但我们基本上尊重历史事实。

电影不可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去讲述一段完整的历史。

  记者:战争场面也有人提出异议,觉得当时的战争不可能出现如此多的士兵。

  胡玫:那是他错了,他可以让屏幕定格来数,那些战争场面顶多就几千人,古代人的战争规模一定超过我们片中的规模。

  记者:你当初有没想过从头到尾来反映孔子的一生?现在的电影似乎只是一个个片段。

  胡玫:最初打算拍60集电视剧,讲述孔子从出生到死,但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死,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但两个小时肯定讲不了这么多,所以后半段着重他个人情感和精神境界。

听说有3部《孔子》电视剧在拍,所以我不会拍电视剧了。

  战争场面:可看性在于身处乱世   记者:在改编历史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胡玫:拍《孔子》最初的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要在观众面前展示一个2500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

但这两个身份都是最不适合电影表现的。

思想家坐在那儿,谈。

他要讲哲学或者写哲学。

然而,谈和写,都是电影的大忌。

你说一个人坐在那里老是在写,这戏能看吗?教育家靠说,从头说到尾,这电影能看吗?我展现什么家都可以,但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没法展现的。

我们在史实中开掘出孔子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因为它复杂,讲不清楚。

比如三桓。

在整个剧本创作中,我们为了讲清楚三桓,费了很大的劲。

所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怎么拍这2500年前介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人群制度,让观众可以接受。

  记者:影片中有不少战争戏,是为了争取观众能看得下去的原因吗?   胡玫:不完全是这个原因。

《孔子》不表现战争是不对的。

战争不是杜撰的,因为那个时候就是战乱时期,所有的农民全是战士,一召唤,穿上铠甲就打仗去了。

而《孔子》的可看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他处在这么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你就可以从故纸堆里挖掘出这些有戏剧性的东西。

  南子之死:南子承载了我个人情感   记者:南子被刺而死,这也是史学家认为不符史实的地方。

你怎么考虑南子这个角色的?   胡玫:如果有人认为我们不知道南子不是这么死的,那就太低估我们的智慧了。

南子中箭而死,是一种艺术的想象,这说起来,要关联到前面的戏份,包括她的出场、她的言谈。

南子是作为一抹色彩出现在《孔子》里的,承载的是我作为女性导演倾注的一种个人情感。

中国的女人在将近2500年的时间里真的是太惨了,承受的重压,对于南子这样一个女性是可以想象的。

在中国古代,就算再坏的女人,又能坏到哪里去呢?都是被整得没办法了。

所谓的名声很坏,无非是追求爱情的欲望。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所有男人都倾慕她,当然就会有染,名声就会不好,但拿现在的女性观点去评判她,她不应该承担一个恶名。

  海外市场:无法考虑海外观众期待   记者:在试片时,有位意大利观众觉得这个孔子像一个平常人,在他印象中的孔子是个很神奇的人。

同时他觉得没有表现孔子作为哲学家的一面。

  胡玫:外国人怎么想的,我真的想不明白。

我也无法考虑海外观众的期待,因为我不是一个外国人。

但我想,人都是相似的,比如人的喜怒哀乐这些本能都是一样的,其实,孔子在电影里从头到尾说的全是哲学的话。

但我没有把孔子神圣化,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记者:目前《孔子》在海外市场卖得如何?   胡玫:海外市场我不是特别清楚,但应该很不错。

目前韩国已签了合同,现在要看欧美。

海外对中国文化知道得不多,但都知道孔子,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对弘扬中国文化是一个重大挑战。

  (记者:王振国 沈远安)   南京专家热评《孔子》   相比于孔子专家鲍鹏山的挑剔,南京的学者们在看过《孔子》后,多是一片赞扬声。

昨天,电影《孔子》在南京和平影城举行了看片以及座谈会,邀请的观众主要是南京的一些影视评论家,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拍出了孔子不为人知的一面,能让世人更了解这位圣人。

  南大文学院院长,江苏省评论家协会会长董健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能够把孔子在中国银幕上推出这本身就是件大好事。

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遇到了危机,人们忘记这些事情,而我们现实的教育危机又在呼唤着我们寻找一些我们的精神。

当然,现在全世界办了好多孔子学院也开始出问题了,我们应该更准确地把握孔子的东西,不要去盲目的国学热、盲目的孔子热,那是另外一个极端,这个也是要防止的。

”董老同时指出该片对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方面展示的还不够。

  南京林业大学影视学导师教授于肇华对影片中“子见南子”这一段提出了表扬,“我觉得和南子见面一段很感人,南子这个人在历史上贬多,可是编剧处理得很好,就说了一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觉得导演和编剧处理的高明就在这,以前好多戏里和书上都过多的写了南子的风流,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在那样一个时代,男子怎么荒唐都可以,为什么女子不可以这样呢?”   南京晓庄师范吴祥教授认为《孔子》不仅填补了一段历史的空白,更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提升中国大片的品位,引导中国大片的价值走向。

“《孔子》这部电影是一个悲剧形态的呈现。

悲剧才是衡量一个国家艺术形态是否深沉、是否博大、是否大气、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形态。

这个电影就成功在这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