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名人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寒浞

寒浞,又名韩浞,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首领,原生活在寒(今山东潍坊市驻地东北),后被其君伯明赶走,又投奔后羿,后羿用他作为助手。后羿在推翻夏代国君帝相后夺取了王位。因后羿在位时不理朝政,寒浞乘机夺得了政权,定都于寒亭,称寒国。寒浞父子在位60多年。甲辰时,又被帝相之子少康纠合同姓部落讨伐,寒浞之子寒浇被杀,从此寒国灭亡。

孔融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曾任鲁国北海相,当时称做孔北海,又曾任过少府,大中大夫之职。

孔融少聪明,家喻户晓的"融四岁,能让梨"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继蔡*为文章宗师。孔融亦擅诗歌,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魏文帝曹丕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

曹操迁献帝都于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臣。在许昌,孔融不满曹操的雄诈,屡次触犯,被曹操进奏免官。不久,孔融复拜大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被枉状构罪而害死。

孔融的诗,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其《临终诗》云:"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诗中孤愤之情溢于言表。孔融 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徐干

徐干(170-217),字伟长,东汉末北海郡(今寿光境)人,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就能"诵文数十万言"。由于他"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

徐干所处的时代,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 *** 败。徐干轻功忽禄,专治于学,曹操曾两次要他为官,皆称疾不就。曹丕论徐干:“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徐干擅长辞赋,能诗,其五言诗,绝妙当时。曹丕极为赞赏,曾说:“干时有逸气,干之《玄猿》、《漏*》、《圆扇》,虽张(衡)、蔡不过也。”现存传世之作《中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文章风貌。其中一些见解,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如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谦虚能使人受益得到道理、博采众识的道理、读书人要有匡时济世的抱负等,无不具有哲学道理和进步意义。

徐干的著作除《中论》外,皆已散失,后人辑的《徐伟长集》也已罕见。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诗八首,《齐都赋》一篇(残)。徐干于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的额一场大瘟疫中病逝,年仅47岁。现朱里镇会泉庄东南有徐干墓。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名 燮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化兴人。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山东度过了12年的仕宦生涯。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由范县调潍县,做了七年潍县知县。居官期间,同情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初调潍县时,潍县正闹饥荒,百姓缺衣少食,不少人逃荒关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象。面对这种情况,他采取了开仓救济,以工代赈,责富户平粜积粟,捐廉代输等措施,救活了无数饥民。他以大量的诗书画寄托多民众的同情。他的画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的明志诗。他的《逃荒行》诗:“十日卖一二,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深刻反映了灾民的悲惨生活。他对当时潍县贫富悬殊的现象十分不平,在一首《潍县竹枝词》里作了深刻揭露:“东家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骨肉分离只一墙,听他打骂由他辱。”当时潍县有些缺地少食的穷人,借挑篓卖盐糊口,但盐业为专办事业,他们往往半路上被拿获,严刑拷打之后再送符惩办。郑板桥在一首诗里作了揭露:“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豪富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被人拿”。他的饿感慨与不平,不仅流露在咏叹里,而且在审理案件时,也常常暗中回护穷苦的农民,成为佳话,至今仍在本地流传。郑板桥喜欢画竹,画石,竹有高节,兰有秀气,石有骨气。他的竹画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远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正是他傲视风雨,不屈不挠性格的写照。郑板桥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扬州八怪”中是造诣极深的一个。他在潍县7年,留下了许多佳作,有家书、诗文、书法、画幅、题词、碑铭、自叙等多种。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他61岁时,终因助民胜讼和为灾民请赈而触犯上司,告病回扬州。在扬州,仍以卖书画为生,惨淡地度过了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