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使用电灯泡是在1881年上半年。
1879年5月,外国传教士狄考文第一次回国休假途径欧洲时,遇上了美国商人、曾创建大西洋电报公司的塞勒斯·W·菲尔德。狄考文极力向菲尔德推介他在登州文会馆的事业,最终使这位大商人产生了共鸣。
1881年1月,狄考文休假结束回到蓬莱后,马上给塞勒斯·W·菲尔德先生写信,请求他捐赠一台发电机。1881年上半年,狄考文收到了对方答应捐赠一台发电机的回信。这台发电机首先在文会馆内点亮了电灯,也就此翻开了中国历史上电灯照明的新纪元。
而皇宫里的第一盏电灯是光绪十四年(1888)点亮的。后来,宫里的这第一盏电灯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等宫里重新装修好了,光绪就命人又重新安装了电灯。
这时候,宫里已经有了发电机,慈禧索性就命人把几乎所有后宫的妃嫔宫内都安装了电灯。自从皇宫用上了电灯,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才慢慢用上了电灯。
扩展资料
电灯的历史沿革: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国用电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外国传教士将电灯引入中国 光绪第一个在宫中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