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班主任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1-11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天生敏感的学生,教师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却会给学生留下终生不散的阴影。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可能由于教师不经意的惩罚,使学生变得郁郁寡欢。可以说,教师的体态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净化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二、与科任老师配合,加强德育教育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为了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交往,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还要经常与之共同研究,介绍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教育学生,并防止造成互相推诿、埋怨等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等情况。
  在学生中要正确地树立科任教师的形象和威信,有意识地介绍各科任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必须诚意、及时地向科任老师个别反映,同时也必须向其介绍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基础与特点,帮助他们互相正确认识,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又能形成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了解学生的心声,注意疏通引导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是中学生,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声,注意疏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其道德行为。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分清是非,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比较、反思,经过独立的思考去接受正确的思想,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运用爱心渗透德育教育
  班主任要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善于同他们交知心朋友。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心心相印,推心置腹,才能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思想,心悦诚服地接受所讲的道理乃至忠告和批评。在我们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学习差、品德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教师要通过家访、座谈等方法主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制定帮扶对策,课堂上多提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多辅导,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引导他们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理解父母的艰辛,学会关心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以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并且可以使班风、学风建设得更好,也有助于班主任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作为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引导他们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愤图强,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远大理想和报复。
  六、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实现家校共育
  家校的密切配合能更准确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能更有效地增进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开办了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把家长请进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使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了解他们、纠正他们认识的片面性,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建立家访制度,加强家校联系等。这一系列措施,帮助家长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力地配合了学校教育,实现了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