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4-16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根据同名电影创作改编出来的。描写了一群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在海南岛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
第2个回答  2020-04-16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在音乐创作上,《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音乐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创作,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一个特定时代政治话语的文艺表达,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最高层领导的直接关注下诞生。
《红色娘子军》片段入选2014马年春晚。
2018年12月5日晚,能容纳近千人的西班牙马德里卡纳尔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当身穿红军军服的中国芭蕾舞演员剧终谢幕时,现场观众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和欢呼——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红色娘子军》西班牙首演大获成功
第3个回答  2020-04-16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周总理的提议下,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根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为争取解放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创作出来的。
第4个回答  2020-04-16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1963年改编创造的,嗯,芭蕾舞歌剧,当时在那个年代这个创作这个剧是非常的吸引,嗯,中国人的几乎很多人都知道红色娘子军歌舞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当时非常的创新,而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而且还很激发嗯,广大人民当对当时的就是。一群海南的女兵的英勇作战非常的歌颂,很鼓鼓的,鼓舞大家的士气的。
第5个回答  2020-04-16
红色娘子军,一个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响当当的名号;一支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书写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段红色传奇的队伍。电影、电视剧、芭蕾舞剧、革命现代京剧、民族歌剧……以其故事为原型的文艺作品,不计其数,不少被奉为经典;《五指山上红旗飘》《红色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教我怎能不爱你》……与其相关的主题音乐更是深受群众喜爱,传唱不衰。然而,很多朋友可能想不到,关于大名鼎鼎的“红色娘子军”,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除了当地的少部分人外,几乎无人知道她们的存在。直到一个年轻人的偶然发现,才让这段尘封的历史再现于世人眼前。

海南岛是我国的老革命根据地,昔日的琼崖纵队(海南军区前身)在这里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色娘子军”便是其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们的故事在当年并没有被世人所熟知,反而沉寂了二十余年之久。

直到195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全军展开的一次征文活动,改变了这一现状。当时,全军战士都在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的到来而做准备,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也接过了上级布置的征文组织工作。这个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决定要将琼崖纵队的历史好好挖掘,让此地的英雄事迹流传起来。不过,此时的他估计想不到,自己这一挖掘,会挖出一段引起社会剧烈反响的红色传奇。在查阅资料时,刘文韶被一本《琼崖纵队战史》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而书中的一句话,更是引起他的浓厚兴趣。“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120人。”看到这段文字,刘文韶只觉眼前一亮,因为在解放军历史上,虽有过不少女战士、女英雄,但建制的完整的女兵战斗连队基本没听过,而且还是红军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了。他心想:这绝对是个重大题材,一定要好好去写。兴奋不已的刘文韶,继续四处翻找着关于琼崖纵队的相关资料,想找到更多关于“女兵连”的具体资料。然而,无论他怎么找,就是没发现任何新的文字记载。

为此,刘文韶还专门询问了一些曾在琼崖纵队工作的同志,但仍旧一无所获。直到他找到了琼崖纵队的老领导——时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马白山将军,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马白山肯定地告诉刘文韶:当年在乐会县一带,确实有着这样一个“女子军连”。紧接着,刘文韶又找到了海南区党委书记肖焕辉,并再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满心欢喜的他,决定前往乐会县,搜集当年的英雄事迹。但等他见到当地县委办公室的主任,并表明来意时,对方却说自己从未听说过乐会县有什么红军的女子军连。这下,刘文韶只觉自己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感到一阵失落。他不甘心地追问道:“那县里有没有女性的老红军呢?”没想到这一问,再度问出了转机。办公室主任表示,县里的妇联主任冯增敏就是一名老红军。刘文韶听完,马上又赶往县妇联主任的办公室,没想到冯增敏又恰好下乡去了。等到第二天,刘文韶再次来到办公室,终于顺利见到了冯增敏。当得知刘文韶是为“女子军连”而来时,冯增敏顿时哈哈大笑:“我就是当年女子军连的连长!”“天啊,这下找对了!”刘文韶惊喜万分,马上和她聊了起来,并详细询问了当年连队成立、打仗、解散的整个历程。这一聊,便是整整3天3夜。在与冯增敏的交谈中,刘文韶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原来,冯增敏所在的女子军连,真实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它正式成立于1931年5月,是在地方武装组织——原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基础上扩编而成,也是中国第一支成建制的妇女革命武装。连队的成员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在战斗中却都有着英勇的表现,在当时可谓英名威震琼岛。听完冯增敏的讲述,刘文韶只觉心中充满着对这些女英雄的敬意,更坚定了他要收集其英雄事迹的决心。为寻找更多的女子军连战士,刘文韶根据冯增敏提供的简单信息,开始在县里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的寻访。在兜兜转转、深入走访了大半年后,刘文韶共找到三、四十名“女子军连”成员。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些琼崖纵队昔日领导的帮助,拿到了很多珍贵史料。满怀着创作的激情,刘文韶花了几天时间,完成了一篇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但文章的标题,又让他犯了难。原来,“女子军连”的部队番号中有着“特务”二字。在当年,这两字表示的意思是“特别任务”,而非如今的“间谍、特工”。刘文韶担心会被误读,想将其规避。于是他决定,将寓意革命之“红色”与中国古代花木兰、杨家女将等巾帼英雄“娘子军”之称结合,取名为“红色娘子军!”听起来既威武又响亮。1957年8月,刘文韶的《红色娘子军》长篇报告文学刊登在《解放军文艺》上,随即引发轰动。后又经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撰写书评;《中国青年》等杂志转载,“红色娘子军”之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值得一提的是,此后表现红色娘子军的戏剧、电影、芭蕾舞剧等,也大都是取材或源出于此文。而在红色娘子军的称号响彻大江南北时,作为首位披露和宣传红色娘子军革命历史,并为其命名的文艺工作者,刘文韶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说:“我相信,红色娘子军精神不光是海南人民的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这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红色娘子军英名永存,红色娘子军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