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崇明县2008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评析 在线等待

谢谢各位

第1个回答  2010-06-16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B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B 从图1中的“尚书省”、“吏部”等信息可获知这是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
3.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A 此题可用排除法。从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可以排除D项(发生于19世纪末)、从“农民运动”可以排除B、C两项(均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4.“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C 从题干中的“鬼子”是中国人对侵略者的泛称。但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成为“日本鬼子”的简称。另外,从“铁道游击队”这一信息亦可以知道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5.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八一宣言》的发表
5.A 此题考察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6.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亚非会议 D.香港回归
6.D 从图片中的中英两国国旗可以获知这是“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场景。
7.“小球转动大球”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乒乓外交” B.日内瓦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万隆会议
7.A “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被称作“乒乓外交”。
8.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 B.是近代法制的渊源
C.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D.使雅典城邦最终形成
8.C 雅典民主政治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滥觞。
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9.B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10.2008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的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当选者任职期间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主持国会工作
C.行使最高司法权 D.掌握最高行政权
10.D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国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11.“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11.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2.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太阳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12.D 组成欧洲共同体的三个机构是1951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建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太阳能共同体。
1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13.A 唱词反映了“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特点之一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4.“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4.A 安徽凤阳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其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原因就是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富尔敦发明汽船
15.B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各个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16.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6.B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1925—1953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并于 1949年拥有了原子弹。
17.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图3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17.C 图3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18.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18.C 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12国,也称为欧元区。为了更方便地去这三国,欧元是最佳选择。
19.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 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A 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0.东汉时期,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的人是
A.沈括 B.蔡伦 C.张衡 D.葛洪
20.B 蔡伦独创新意,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发明了“蔡侯纸”。
2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21.A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其中的《风》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窦娥冤》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明代吴敬梓的作品。
22.图4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22.B 图4是魏源《海国图志》的书影,此书明确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3.C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
24.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B.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C.“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24.B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被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25.“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戈拉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25.D 普氏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6.“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提出的两大理论是①开明君主论 ②人民主权论 ③三权分立说 ④社会契约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6.C “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思想主张。“开明君主论”是伏尔泰的观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学说。
27.19世纪英国诞生了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把起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原子论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27.D 达尔文的进化论给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28.1900年,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主题是“世纪回眸”——展示19世纪的科技成就。其展品不可能有

28.D 图5中D为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可能出现于1900年。
29.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是图6所示作品的特点。它的作者是
A.塞尚 B.莫奈
C.凡高 D.罗丹
29.C 图6为世界名画《向日葵》,创作者凡高(荷兰)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30.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是其中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A.英国的贝尔德 B.美国的贝尔
C.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D.美国的卓别林
30.C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31、32小题各8分,第33小题10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40分)
31.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4分)
(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分)立法权属于参议院(1分);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1分);司法权属于法院(1分)。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3分)
(3)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得2分;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得3分。
32.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3分)
(1)马克思(1分)和恩格斯(1分);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1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请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3分)
(2)《共产党宣言》(1分);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2分)
(3)俄国(或苏俄);(1分)中国(1分)。
33.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1)服饰(或服装)(1分);婚姻礼俗(1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2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2分,作答其中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进程。(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总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措施?(5分)
(1)解决就业问题;(1分);措施:政府直接征募人员;(2分);兴办公共工程(或兴修水利工程;兴建公路;植树造林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2)国家干预经济(2分)
35.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5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① 仁、礼
战国 孟子 ②
③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④
⑤ 朱熹 理的学说
(1)①孔子②仁政(或民贵君轻)③荀子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⑤宋代(或北宋)(每空1分,共5分)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2分)
(2)可举执政为民、以德治国、关爱生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例子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