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论一下这个文章

差距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
一说到《召公谏厉王弭谤》,就不免要想到《邹忌讽齐王纳谏》。厉王与齐王、召公与邹忌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以至于最后国家的未来都出现了天壤之别。
首先是厉王与齐王,他们都是一国之君,对于百姓对他们的看法,都没什么了解,都处于被蒙蔽之中。但厉王不仅不听从臣子的意见去广开言路,反而要用暴力手段去封住民众的嘴,这样,他就会被蒙蔽的越来越深,而最初的缘由,只是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可以说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但齐王不同,他在听到邹忌的忠告后,大力赏赐进谏的人,使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国家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国家更加昌盛。厉王不能放下自己皇帝的架子,不听劝告,最终导致被流放边疆。而齐王开张圣听,不仅听从臣子的意见,还广泛征求民众意见,最终使自己“战胜于朝廷”。厉王与齐王间的差距,是使两国兴衰出现反差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厉王一人,文中的另一个人物——召公,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与邹忌比起来,召公进谏的方式不如邹忌巧妙和得体。召公所说的道理基本都是比喻的手法,虽然也很有说服力,但毕竟不如邹忌那样用生活中的例子有力度。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论点,短短几句话,就把齐王说服,而召公用了一大段的话,却看起来比邹忌的几句话还抽象和空虚。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是邹忌去见厉王,厉王会不会也广开言路了呢?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不过我想,厉王接受建议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的,所以,召公和邹忌的差距也是两个君主态度出现差异的一个原因。
所以,一个国家不仅要有敢于进谏、有好想法的大臣,还要有一个能听从意见的君主,只有君主和大臣相互配合,国家才能更繁荣。现在莫不是如此呢?像厉王一样闭关自守的领导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既有像邹忌一样的员工,又有像齐王一样不怕别人指出自己不足的领导,并且双方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1个回答  2006-09-28
不错不错!挺好的,正好我也要写用了懊,谢谢!
第2个回答  2006-09-24
写得不错,如果把字数减短会更好,总体还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9-22
初中议论文一篇.
满分40,我给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