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敲头”,家长又生气又心疼,怀疑孩子身体出现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这样的行为让家长担心孩子有自闭症或者有自虐倾向 ,然而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用担心,随着孩子的长大会自行消失。

小月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家长看着宝宝的一双大眼睛, 家长给孩子起名叫“小葡萄” ,本来是一个很安静的性子,到一岁之后孩子变得越来越淘气。

最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个新爱好, 那就是拿手拍头,刚开始的时候是模仿爸爸 ,后来怎么也改不掉,总是在家长面前边拍手边笑。

小月越是管制,孩子越觉得有意思, 作为家长的很怕孩子被拍个好歹 ,家长更多的感觉是生气,孩子这么小就不听话。

后来孩子外婆出了个好主意,当孩子过来故意给家长看的时候,就装作看不见, 宝宝看没人搭理她,也不再拍头,恢复正常。

通过敲头来引起注意
有是时候孩子总是敲头, 其实也是宝宝想赢得家长的注意 ,现在家长下班回家往床上一躺,手里把着手机, 就让孩子自己在旁边玩

想要表达自己的清晰

孩子想要想要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情绪,但 是年级还小并不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就会拍头、哈哈大笑,都是孩子情绪的一种表达。

但是家长还是要注意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容易会抓破 ,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纪要及时注意孩子是否有会出现拍打头部的现象,出现之后家长要及时制止。

用跟着这样的方式实现自我放松

家长在观察孩子敲击头部时候是有节奏的, 这样的节奏运动,实际上是可以帮助宝宝安抚下来, 宝宝身上也有喜怒哀乐, 家长不要以为他们孩子还小 ,能有什么烦躁的事情。

如果有没家长是这样想的那么就是大错特错, 孩子的想法不像大人们那么复杂 ,孩子没有什么负担,孩子年纪太小, 没有办法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说出来就 ,只能用肢体语言来告诉父母。

身体感觉不舒服

当宝宝耳朵受到感染或者是身体觉得不舒服的时候, 宝宝就会通过敲击头部的方式 ,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 用这用这样的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痛感转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做来告诉家长,家长会很容易忽略宝宝的行为, 就会通过敲击头部引起注意力 ,但是还有一种就是由于自闭症和其它发育障碍才导致的敲头。

1.家长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有很多孩子敲头都是在家长面前敲, 只是希望家长能将目光移到自己身上 ,当家长将目光放到宝宝身上就可以观察到孩子是或否还在敲头,家长可以进行阻止。

家长有时将视线放在手机的时间太多了,孩 子得不到家长的关心,会想尽办法在家长身边寻找存在感 ,得到他们的注意力。

2.观察宝宝的身体是不是舒服

宝宝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敲头的现象 ,正处在出牙期的宝宝出现牙龈红肿这个时候宝宝是十分痛苦的,家长需要注意最好能找到缓解的办法。

还有想发烧、耳朵发炎孩子都有可能不舒服, 家长要及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让孩子总敲头,对孩子的身体没有好处。

3.家长不要习惯性训斥

家长看到孩子敲头总是会习惯性训斥和责骂 ,孩子是不会用言语去表达,但是能够感觉到家长的情绪,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家长极度的责骂和训斥,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对于孩子后的性格发展影响会很大,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心平气和的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4.父母要正确引导

孩子有的时候通过敲头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但是孩子还小,力度是不能做放到自己掌握的,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不稳的时候, 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

在平时肢体接触的时候,是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的好时机, 家长可以合理的支持孩子,将错的地方耐心地告诉孩子,孩子最确实的便是安全感,作为家长应该多陪伴在孩子身边。


首先,对于大脑会造成损伤 ,轻轻敲打头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下手重的话可能会损伤脑细胞,等到以后智商也会跟着下降。

其次,家长一定不能小看么孩子敲头的行为 ,敲打可能会给孩子的留下隐患,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已经算是轻的,重的导致性格会发生变化,智力也会出现障碍。

孩子的大脑十分的娇嫩,在坚硬的颅骨里面, 孩子大脑的动脉和毛细血管都还没有发育完善 ,所以家长不能放任孩子这样敲下去。

最后,孩子经常敲打很容易引发癫痫 ,孩子回事脑受到影响, 家长要采取合理的办法 ,一旦收到一些诱因的影响就会引发癫痫。

很多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危险, 家长更需要的是耐心教导 ,而不是暴力解决问题,为了杜绝,家长要控制孩子敲打头部。

【笔者寄语】

孩子年龄太小,发育也没有完全,总是敲打头部对于以后有很大的影响,家长要细心教导孩子该怎样去改正,而不是暴力解决,对于孩子平时的关心家长还是要多点的。

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应该放下手机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今日话题:对于孩子敲头的行为,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