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2
第一种情况:孩子的成长缺乏安全感,不善与人交际

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心理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这是后天也无法弥补的,因为缺乏安全感,孩子很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爱与人交往,也不善交际。

第二种情况: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可以依赖,容易养成自卑心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是保护孩子的大树,但是因为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委屈只能自己承受,慢慢的就会养成自卑的心理,性格也会比较孤僻。

第三种情况:孩子的成长缺乏管教,容易沉迷游戏,走歪路

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来照顾,但是老人年纪大了,根本就管不住孩子,只能放任孩子,所以很大程度上,孩子会因为缺乏管教而走上歪路。

第四种情况:孩子的成长更加自立,形成坚韧的性格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父母一个人的责任,孩子也需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也有不少孩子因为没有父母而更早的学会自立,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人称赞。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的修复自己成长中的不足,但是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小时候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而养成的自卑、孤僻的性格,即使是二十年后长大了,依然还会存在。

每一位父母都想要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实现,我曾看到过一位异乡的妈妈跟自己老家的小儿子视频通话,一边流泪一边微笑;一位在外地工作的中年男子每次都买处理的蔬菜,为的是给家中的孩子多寄点钱。这都是很心酸的现象,父母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改变。

但是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需要父母的陪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养成自强自立的性格,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因为缺乏管教而走上歪路,在网吧里,很多孩子都是彻夜未归,而父母在外地根本就管不到孩子。

并不是挣很多钱寄给孩子,孩子就会更加幸福,或许孩子想要的就是你陪在他身边,有父母陪伴孩子会感觉到幸福,也有助于孩子养成自信阳光的性格。如果你不能保证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充满阳光自信的,就请不要轻易的离开孩子,至少有妈妈陪在孩子身边,情况也会好得多。

不要小看父母的陪伴,既然选择养育孩子,就不要只管养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在以后,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少,父母都能陪在孩子身边,享受家庭的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15
留守儿童长大后存在的心理问题
没有安全感;凡事靠自己;压抑自己的情感表露;不敢奢望爱情,像顾城的那首诗“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后,都会存在很大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些心理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消失。童年时候的留守更像是一颗埋进他们人生里的隐形炸弹。

没有安全感

当初缺失的安全感,特别是来自母亲的安全感。所谓的安全感,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堡垒,而是当你受到抨击、否定、伤害之后,可以抱着母亲哭诉,有个疗伤的地方。之后再重新恢复振作起来,有勇气重新再来探索周遭的环境。而不是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自己一个人找爷爷奶奶哭诉,或是自己蹲在角落哭泣。长此以往,慢慢形成了敏感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不爱说话,有什么事情总是憋在心里。

做为一个从六个月就离开父母到15的留守儿童,我感觉有太多问题,心理沟通交流上不相信任何人,不亲近父母,不敢相信有人会爱自己,没有所谓的闺密,心里最重要的人是奶奶。我跟我父母住在一起一年,始终心里隔着一道厚厚的墙,没有办法改变。

下意识的远离父母

俗话说:“日久生情!”留守儿童长期没有跟父母待在一起,跟父母是没有太多感情的,也不知道怎么跟父母沟通,没法自然的向他们撒娇做一些亲昵的事,没有安全感不会表达自己情感。甚至会觉得父母在自己小时候时对自己漠不关心,当自己独立后又急着来验收成果的人,会不自觉地远远躲开。

从小父母外出打工,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我来到他们在的城市工作。二十年的隔阂,对我来说,他们就跟陌生人一样,只有道德的束缚告诉我,是他们生养了我,我应该孝顺他们,我尽量尝试跟他们一起生活,可是每周一次的见面对我来讲就像是煎熬,像完成任务,我硬着头皮去对他们笑,跟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每次离开的时候就跟逃出牢笼一样。我已经26岁了,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却依然像一个6岁的小孩一样感到害怕,感到陌生和无助,想要逃离,远远地逃离。

工作后,他们总是说跟我在一起很幸福,我笑了,他们以为我认同。出门逛街,积极付钱;发了工资,积极给钱;生病了,积极花钱,他们就会很高兴,夸我孝顺,我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啊!是的,这是我该做的,却不是我想做的,为他们花的每一分钱,我都是违心的,但我不会说一个不字,因为,我欠他们的只有钱,没有爱。
第3个回答  2022-05-19
一,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致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三,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赚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迷茫。
第4个回答  2022-05-18
一 小时候会敏感自卑,小时候父母在外面,学校需要开家长会的时候,人家的妈妈都是打扮的漂亮时尚,而你只有自己的奶奶去,老年人跟不上时代节奏,老师说的一些东西根本就听不懂,所以在家长会的时候会出一些笑话,然后你的同学有可能会取笑你,你就会有点难受,怪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回来,让自己这么的丢脸,会很讨厌他们,也会怪自己的奶奶,经常吵架,让大家都不开心。
二,当你自己或者奶奶生病的时候,根本没有照顾,你会很难受也会想念他们,希望他们回来照顾我们,看着难受的奶奶,你会想生孩子有什么用啊?在你难受的时候都不能陪着你们,只知道挣钱挣钱,会怪他们,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不要变成他们那样的人,希望远离他们。
三,等大了都时候,感觉自己家里的条件比较好,自己想买什么东西都一般可以买到,亲戚朋友都会夸你讨好你的时候。家人生病也有足够的钱可以治疗,不太会为钱发愁,自己就开始知道钱是很重要的东西了,也比较能理解父母了,但有时候吵架的时候也会说起以前的留守生活,也还有怨恨。比较矛盾,有时感谢父母为自己提供的好的条件的同时也希望小时候父母的陪伴,不过也明白普通人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总要牺牲一些东西的。
第5个回答  2022-05-16
现在有很多小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那么留守儿童的话,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家人足够重视,能够正确的引导,就会减轻这样的心理问题的压力,减轻对他成长带来的影响。
首先,留守儿童长大之后会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是行为比较孤僻。因为他是留守儿童,所以缺乏交流,缺少沟通,然后缺乏父母的一个关爱。他的行为就会变得比较孤僻比较冷淡,对待身边的人也会比较冷漠,长大之后就会行为比较孤僻。
第二,留守儿童他的行为会比较极端。留守儿童他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他的一个行为,那么他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并且性格比较偏激。做事情不会考虑到对别人的一个严重的影响,就会导致一种比较恶劣的结果。
第三,留守儿童会比较容易轻信他人。正因为留守儿童,他缺少一个关爱的环境,缺少父母的一个关爱,那么他在成长过程当中就急需要弥补这样的缺失。所以他就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他的一个关心,哪怕是一个细节,他也会觉得别人是对他非常好的,很容易轻信别人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最后,留守儿童容易心情低落。正因为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心理问题,那么他就会容易陷入低迷低沉或者是非常消极的一种想法。这些都会容易造成他的心情低落,充满负能量。
当然留守儿童也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会充满这样的问题,要看家长对他的一个引导和调整,还有就是寒暑假的弥补。另外就是源于他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对他的一个引导,只要调整得当,那么这些留守儿童他也能够走向非常积极的一个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