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护理学:外治法——手术疗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3
切开法
  用于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辨清脓成的程度,在波动最明显处进刀;若有较大脓腔,可向两端扩大切口,以利引流;切开后,让脓液自行排出,勿用力挤压,以防邪毒扩散。注意观察脓液的色泽、气味、引流量,作为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依据;脓液及坏死组织清除后,依脓腔大小,在腔内填入黄连油膏纱布条(或凡士林纱布)或药线以助引流。操作中须注意严格消毒,认真细致,切忌动作粗暴而发生意外事故;体虚患者,术后应服调补药物,以免发生晕厥。

烙法

  火针烙法:是指将针具烧红后刺激患部的治疗方法,古称“燔针焠刺”。目前临床外科应用较少。具体运用时分粗针与细针两种,粗针用以刺脓,细针用以消散。临床应用于附骨疽、流痰等肉厚脓深的阴证,脓熟未溃,或虽溃而疮口过小,脓出不畅者。操作时可将针头在酒精灯上烧红,从脓腔低处向上方斜入烙之,脓即随之而出。一烙不透,可以再烙,烙后可插入药线,使疮口一时不致粘合,便于排脓,应注意筋骨关节处须慎用,慎防焦筋灼骨,致成伤残。胁肋、腰、腹等部位,不可深刺,避免伤及内膜。另外,头面为诸阳之会,且皮肉较薄,也应禁用。

  烙铁烙法:烙铁古代系用银制,现均改用铁或铜制成,其头如半粒小蚕豆大小,上有一柄,目前以电灼器代替火烙,可用以止血,而且又能烫治病根。临床应用于创伤,大络裂断,大量出血,以及赘疣、息肉突出,不易内消等证。操作时先作局部浸润麻醉后,再用烙器烧赤烙之,如赘疣、息肉等证,可用剪刀齐根剪除后再烙;如大络裂断,可向出血点烧灼。注意防止引起病人精神上的恐惧与高度紧张,可遮障病人眼睛。对血瘤及岩肿等病,禁用此法。

  砭镰法:是指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浅刺皮肤或粘膜,从而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俗称“飞针”。临床应用于急性的阳证,如丹毒、红丝疔等。操作应在常规消毒下,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皮肤或粘膜,迅速移动击刺,以患部出血为度。但对慢性的阴证、虚证禁用。并不可刺得太深,以免伤及经络;刺后可再敷药包扎或外搽吹口药。

  挂线法:是指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线的紧力,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达到切开的目的。临床应用于凡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瘘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均可使用。应注意若瘘管管道较深较长,发现挂线松弛时,则必须加线收紧,以免不能达到切开的目的;应认真仔细观察伤口,避免畸形愈合,达不到治疗目的。

  结扎法:是指将线结扎于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利用线的紧力,使病变组织气血断绝而坏死脱落的一种方法。结扎用线有普通丝线、药制丝线、纸裹药线、蜘蛛丝、头发丝等。临床用于瘤、赘疣、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病,及脉络断裂引起的出血之症。注意内痔用缝针穿线时,不可穿过患处肌层;扎线应紧,让其自然脱落,不可硬拉,以防出血;血瘤和岩肿,禁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