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如何避免手足口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3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炎症状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1到7周岁的婴幼儿,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


常突起发热及咽痛,咽痛严重的话会影响吞咽,也可能会头痛。发热热程通常为2-4天。有白色到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 mm,四周绕有红晕,2-3天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不久破损,形成黄色溃疡,通常只有几个,可能会非常痛。也可能会有类似疮的东西发生在手、脚和臀部。

由于疱疹性咽颊炎感染后会突发高热、咽痛、厌食,初期症状和感冒很像,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咽颊会有白色小丘疹、水疱和溃疡出现,因此,一般家长会误认为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都是5岁以下孩子, 柯萨奇病毒是导致两种病的主要病原,但两种病的病毒亚型不同,症状和风险也不一样。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染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护理?


宝宝没有精神不好、嗜睡、呼吸困难或者是疲乏无力、面色灰白等这种重症情况,一般的家庭护理就可以。大多数宝宝,基本在7天左右都可以逐渐恢复,家长可以给宝宝做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让宝宝多喝白开水。

但如果宝宝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时,无论是否有发烧,家长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一刻也不要耽搁,由医生来诊治。若有重症倾向的则需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护理有哪些误区?


家长对待手足口病的态度应该是“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毕竟90%的宝宝都是轻症的,仅有10%左右才可能是重症的。

Q:宝宝出疱疹可以用针挑破吗?

A:不可以!应由其自行消退,不能用针挑破以免继发感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敛疮止痒,或是用利巴韦林喷剂多喷喷患处。听从医生建议。

           

Q:能用84给宝宝的衣物消毒吗?

A:也不可以!84属于化学剂,比较刺激,对宝宝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健康安全的方法就是用开水烫洗,还有在太阳下晒晒也是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Q:得一次就终身免疫了吗?

A:不一定!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且之间是没有互相交叉免疫的,就是说刚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又可能感染另一种病毒再次染病,即使是同一型的病毒在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力也不持久,更不会终生免疫,所以宝宝反复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家护理应注意哪些?


1、病情监护: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居家隔离:

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


接种疫苗

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EV71疫苗上市,这也是目前全球上市唯一可用的预防手足口病疫苗。中疾控专家表示,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专家表示,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2


改善儿童体质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手法于穴位,作用于儿童的机体,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解决儿童常见问题的目的。

经常做小儿推拿,可以提升孩子自身阳气,调节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孩子免疫力提高了,自然就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害,避免孩子总生病!

日常预防措施有哪些?


1、教导孩子注意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一定要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2、教导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教导孩子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4、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5、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参加集体活动。

第2个回答  2020-10-1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染,做为家长,如何预防你的宝宝得手足口病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你的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3、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
  5、宝宝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被子,是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方针,大家牢记在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