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到2:智慧如何培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今夜读《动中修行》一书之『智慧』篇,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记下供日后复盘学习,故整理如下:

般若译为智慧,是首要的、高深的知识之意;而知识的意思就是了知情境,即没有自我的知识、不涉及与自我连结在一起的那种自我中心的、觉察到自己知道的意识。

它既宽广又有远见,同时也异常准确并深具洞察力,它介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应该如何来培养智慧呢?智慧的培养必须用三种方法:

『闻』,泛指学习技术性的知识与对佛经的了解, 闻的先决条件是开发一种勇气,成为伟大的勇士。

那伟大的勇士又是怎样的呢?

1、真正的勇士出征时,不会想到过去或回忆往日的伟大与勇猛,也不会顾虑未来的后果、想到胜利或战败、痛苦与死亡,即只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情。

2、真正的勇士只意识到对手,非常开放并对情势了如指掌,不以好、坏去设想,没有意见,只有在觉察,是处于中立的状态,即评估判断不受情绪牵扯和影响。

3、这时想到武士,若能真正做到下面的信条,也就是真正的勇士,因为他没有已情绪的牵扯,自然也没有对过去与未来的想法,所有的东西只有当下。

我没有自由:我将醒觉作为我的自由

我没有力量:我将自然的韵律作为我的力量

我没有威信:我将诚实作为我的威信

我没有敌人:我将冷漠与不关心作为我的敌人

我没有朋友:我将天地作为我的朋友

我没有规条:我将自发性和适应性作为我的规条

我没有战术:我将准备的行动作为我的战术

我没有战略:我将虚与实作为我的战略

我没有盔甲:我将平静与直觉作为我的盔甲

我没有武器:我将勇气与警觉作为我的武器

我没有盾牌:我将崇敬作为的盾牌

我没有军服:我将温柔与同情作为我的军服

我没有胜利:我将和谐与均衡作为我的胜利

我没有报酬:我将泪与笑作为我的报酬

我没有家:我将当下作为我的家

我没有生与死:我将呼吸的起伏作为我的生与死

所以,在这个闻的第一阶段,读书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灵感的源泉,为了开展智慧,不能只为积累资讯而读书,应该以宽广、开敞的心去读书,去接纳,出于单纯、无碍的开放去接受,试著只接收而不做任何评判,并从中开发灵感,比如,在学国学经典时,就应该这样先接收本来的东西,而不自我设限去评判。

于是慢慢地会发展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时常在某一时刻会以几乎像经验的扮相出现,令自己精神大乐或开悟,感觉非常振奋,以为见到『真如实相』,自己也以此开始大作文章,但是:要非常谨慎,设法避免过分强调对于自己获得美妙新发现的信念,令人兴奋的部分并不很重要,关键是如何将知识付诸实践,否则无法突破对情境的二元观点,对成就看得过重,结果就会有局限于建立于我、自我之上。所以,要做到立即 付诸使用。

沉思的禅修,是对主题深思并适当地加以消化,毕竟学到的尚未充分发展到足以供处理生活实际事物的程度,有时甚至有太强的对比,对令人不舒服,有重回到自我世俗层次似的。

所以必须学习如何加以处理并使它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与理论的结论结合言行与所学。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找出将新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在实用的层次上相连接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不是要去改变情境呢?其实不要去逃避,改变或长进并不单靠外在情境的,不应怪罪自己的环境、怪罪他人、怪罪外在的情况,应该不要存在有做任何改变的想法,应踏入并试著去观察,那就是真正的『思』----真正对主题默想。

即具体的做法就是:不排斥,并尽量利用当时的那一刻,不论是怎样的情境,都接纳它、尊重它,要做到足够的开放。

因此,唯一可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将它付诸实行---开始对智慧百行禅修,藉著智慧才能引导我们远离以自我为中心、远离自我。

没有智慧就会从自身目标的错误的起点出发,将智慧变为批判性的洞见,就是无明,不明白自己的真实本性,那就是与猪无异。

1、第一个阶段问自己:我是谁?本身就包含了答案,修禅不正于『我』而开始然后去成就什么,真正的禅修不为达到任何目标,不存在我要达成的想法。

2、第二阶段:什么是?从主题起步,由『什么是』开始,并不真正是『我是』,不要以『我』、『我要达成』来设想,因为没有谁要去达成什么。不应以追求回报的心开始,不该存有努力去追求与试图要达成什么的想法。

以前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我们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受到自我的制约----受到那甚至未经查证的『我』的虚幻概念的制约,每件事都围绕着它建构、每件事都始于『因为』。

所以禅修是全无目的,可能这样是很无趣,而事实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去试它一下。

只有不受我们处理情境的正常方式的任何制约,禅修才能产生效用,直接了当,没有期望或评判。以一种新的方式处理情境,不再以『我』出发的盲目错误,因为『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踏出第一步后,将寻得更深刻的洞见及新发现,将得见一个新次元:以无我开始,不怀期盼就会发生当走在旅程中时,事实上也同时就在终点。

将一切简化成当下所做的修习,没有企盼、批判与意见,不可以动有关自我的念头,或甚至不能想到『我』。

禅定的修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禅定的起码条件,有特定的方法,如观呼吸;第二阶段超越了方法,可看出观呼吸或任何其他方法背后的实相,并我用过方法工发接近实相的通路,体验与当下那一刻合一的感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