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的智慧箴言(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13年参加至今,公司的一位老总——刘老师,只言片语间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整理这篇博文是为了记录刘老师的一些智慧箴言,并加之一些自己的理解。

刘老师:进大学后,有的人参加社团,是因为以后想要从商或从政,以锻炼自己交际能力并扩展自己的交际圈为目的,而有的人是因为别人参加所以他也参加;有的人苦学,是因为他以后想要做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里的区别是他们有没有想法 。几十年后,我们本科的同学想要当官的都当上了,当然被抓了是另外一回事,想要当教授的也都当上了,至于那些没什么想法的同学呢?其实生活过得也不差,但就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 人与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你有没有想法

刘老师:既然你读大学了,尽管你以后未必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但为什么不把它读好呢?就好比你学习画画,你即使以后不是立志做一个画家,那为什么不把画画学好呢?如果你能把你的专业学得很好, 那么这种训练将使你做其他事情也特别厉害。

刘老师:基尔霍夫绝对是一个宿命论者,你看他的基尔霍夫定律:电压有升有降,但对于电路中一个位置,走了一圈回来之后电压代数和为0。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姑且把人生看成一个常数,就假定为0吧!这就意味着人生有高峰有低谷,但总体水平趋于一个常数。当我们春风得意时,不能得意忘形,或者说居安不思危,否则很快就要走下坡路;当我们人生诸事不顺时,这恰恰意味着立马就要有新的转机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当然我不是说要做一个宿命论者,而是你可以将宿命论作为你 看待一些问题的方式之一

刘老师:从工作后开始计算, 至少要努力奋斗15年 ,这样你人生的后几十年将一马平川。 我大学时代和工作之后过得算是非常苦的 ,几乎和现在高三的学生一样苦。

刘老师:有时候你看到一些商人很能讲,可能会觉得他很能吹,其实不然,这意味着他很有逻辑,否则话都讲不清楚。逻辑清晰是非常重要的,但 光有逻辑其实还不够,还得能由此及彼而且能自圆其说 ,这时候这个人就是有才气了。

刘老师: 兴趣和天赋是两回事。

刘老师:如果选择工作,那么就要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训练自己。把意思表达清楚是训练,学习更多知识也是训练, 处处都可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刘老师:(我的经历是)由文人画到书法与篆刻,进而文字与古文,再到哲学与宗教,再至沟通哲学与科学。

刘老师:首先, 你要想清楚你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次, 你要为此准备什么样的知识,选择什么样的平台 ;最后, 如何处理外部的干扰 (主要是来自家庭的干扰)。

刘老师:读在职研究生的目的,一是拿文凭,二是这是一个难得的 重新再接受一次系统训练的机会

刘老师: 真正应该看的是45岁以后怎样 ,程序员在生命周期在45岁差不多就终结了(年轻人达到跟你一样的能力但拿得比你少),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真正 应该做到的是能人所不能 ,那么什么平台能给你更多锻炼呢?什么平台给予你更多挑战呢?

刘老师:大平台为什么这么精细化?假如它不这么精细化其实是在培养竞争对手,随便一个员工都可以拿着这套技术去复制一个出来。这种精细化会导致你只是擅长做一个狭小领域的事情,等同于给你高收入废你武功。 年轻人不要做太简单的事情,老了会为此而买单的。 实际上我本身并没有刻意去选取一个平台或一个更好的机会,当你能人所不能的时候,机会就主动找上门来了,我读博一的时候华工就来挖我了。

刘老师:我弟弟前妻后悔离婚,因为我弟弟离婚后混得很好,但我弟弟坚持不复合,并说 自己种下的果子自己吃 。既然当时这个女的没看中他的能力,那还要她干嘛,她家里人又不是拿着刀逼她离婚,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我年轻的时候就说过,谁也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但是实际上这种干扰是特别多的,特别是来自家庭,或者说老婆。

刘老师: 假如我们总把时间浪费在于事无补的事情上,而且还产生很多的情绪影响心情,这就叫惘念。有很多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而且特别煎熬人。真正有用的是把时间花在想如何解决问题上面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其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而且久而久之你就会给人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因为你的时间利用率特高。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意味着你得有相应的判断力,同时还得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刘老师:我没有处理很多家庭问题的,只是你在一个方向钻研得特别深之后,你会发现处理家庭问题就那么几招,处理商业问题也是那么几招。重要的是,我们要想 如何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 ,并且改良实际生活(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人人都追求更好的生活)。

刘老师: 想事情要连贯想,重点是想我如何能解决问题 ,这想想那想想胡思乱想没有任何作用。

刘老师: 成功永远是少数,任何时代如此,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因此大部分人所信奉的如何做能成功不一定正确,否则就违反这个客观规律了。

刘老师: 只要你坚信努力一定有结果,那你就有了自信。自信的人就一定是强大的人。

刘老师: 要想的是,人活着是很好玩的。

刘老师: 太功利,就会只顾眼前利益。

刘老师: 做男人,一定要坚定,不受外界影响,任何人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

刘老师:什么叫高尚情操—— 科学与艺术就是高尚情操。

刘老师:我不是高人, 我只是忠于我自己 ,别人喜欢是别人的事情。

刘老师: 科学从具体开始,然后到抽象,然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

刘老师: 人生不就是过过日子吗?

刘老师: 人生不就是图个心安吗?

刘老师: 谋其上者取其中,谋其中者取其下。

刘老师: 识缺乏则多虑,威缺乏则多怒,信缺乏则多言。

刘老师: 人的知识和认知永远都是有限的 ,而知识的整体是无边无际的。

刘老师: 内尊黄老,外示儒术。

刘老师:凡事要客观, 但有了情绪一般客观不了。

刘老师:先有道,才有德, 不能有德而无道。

刘老师: 简单是好的,复杂是难用的。

刘老师: 学问是悟出来的 ,而不是读出来的。

刘老师: 着急对接下来的思考和决策有帮助吗?

刘老师: 对每一件事情进行哲学性思考 ,比如微分dx/dt,这不就是在讲见微知著吗?

刘老师: 看难的书要不求甚解 ,第一遍先看懂20%(不要在一页上纠结太久但又要读无字书),第二遍40%,懂得80%或90%就可以丢开看其他书了。

刘老师: 真正核心的能力不是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而是描述清楚问题(回到牛顿体系)。

刘老师:一定要养成 抠细节 的习惯,生活处处皆可训练逻辑。看别人文章是一种训练,看新闻是一种训练,看书也是一种训练,对方逻辑慎密一般作品都差不到哪里去。

刘老师: 先要保持理性 ,不让一切感性因素把你控制住,然后才是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

刘老师: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归结知识的基本问题并讲给自己听,能训练你迅速抓住重点的能力。

刘老师: 千万不要读太多书 ,同类型的书读一本就好,即使同类型的书读多本,也要做到第一本30天,第二本15天,最后一本6天,如果每一本读的时间一样长,说明你没有进步。

刘老师:理性批判精神有三,1)平视古今中外一切先哲的成果;2)直面问题;3)形式逻辑而非辩证逻辑。

刘老师:我父亲对我说, 做学问的决战之巅在数学 ,而不在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一次不懂,两次不懂,翻个三五年就懂了,而数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钻研。

刘老师: 如何达到通达? 一种方式是学习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最终融会贯通;另一种方式是在一个学科不断深入,最终联系上其他学科。

刘老师: 把复杂问题的每个局部摸清楚 ,那么大体形状也就出来了,一次求全是不可能的,这话就是所谓的盲人摸象。

刘老师:此生所学和所经历,前人都已经历过,为何我不去探究,向前人学习呢?我是不可能比前人最聪明的人聪明的,为何不向他们学习呢?

刘老师:我问黄工说:你信大学时你那些师兄说的某某学科不重要之类的言论吗?黄工说傻的才信,全世界的大学都是学这个,你有什么理由不学。 这就是基本常识的重要性。

刘老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讲给自己听 ,说一遍不通就第二遍,直到说通为止。

刘老师:通过长时间阅读和训练打通一切,这样工作就是 杀鸡用牛刀 ,游刃有余。

刘老师:应对一件事情有两种思维,一种是 学术思维 (不同的事物找出相同之处),另一种是 技术思维 (相同的地方找出不同之处,将差异最大化)。比如吃饭用筷子,学术思维研究的是东西方饮食文化,技术思维研究如何拿得更顺畅。

刘老师: 带团队必须从难的事情开始,然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刘老师:该认真的时候认真,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弓弦绷久了容易坏,一个终日郁结的人也难以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适度松紧” 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例如读书,以一种玩味的心态去读书,认真但不要死磕,这一次努力之后攻破不了的问题,把它深深记住,自然会在研读其他书或者许久之后回顾攻破。另外,越是想快速达成你的目标,越不能绷得太紧,“欲速则不达”其实就是一种“适度松紧”。

刘老师: 以小见大(小题大做) ,把事物适当抽象,这样你才能推演归纳,由此及彼。大题小做,这样你才能找到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