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吃地边摊的姑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一)

大概是还在念大学的时候,我就一直不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半个小时八块钱能吃饱的一顿饭,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花上个两个小时二三百块钱。

或许是那时候没有什么钱,偶尔和同学一起去了一趟好些的餐厅,吃上一顿昂贵的饭菜就觉得心疼,也会觉得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八块钱一碗的面吃的饱。

现在的地边摊自然是越来越不好找了。但类似于地边摊的普通小店还是随处可见。

可能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喜欢吃地摊吃惯了的姑娘,偶尔走进大餐厅会有种很不习惯的感觉。

相比较街巷中的小店而言,我总觉得去大餐厅吃一顿饭太奢侈。

当然它的优点的确是比小餐厅多得多,比如:干净卫生,又比如给人的感觉舒适温馨,另外便是服务方面让人舒心。

直到有一天我结识了一个新词“仪式感”,我明白了,吃饭也是一种仪式感。

我是一个喜欢吃地边摊的姑娘,换言之我不是一个有仪式感的人。

(二)

第一次了解仪式感还是因为单位同事,她们去香港游学,回来举办了一场重大的欢迎仪式。

场面壮观,仪式感满满,当时就被震惊了。自此之后,仪式感便被纳入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和主题活动当中。

比如让孩子吃饭前先背诵一首感恩词,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农民伯伯,这样的仪式感告诉孩子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吃饭要懂得感恩,不能浪费。

很多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在餐桌上各种玩。当然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仪式感,孩子或许根本就不懂得好好吃饭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当然更不会懂得这些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对能为他提供温饱之人的感恩。

可能对于仪式感,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这个词。

所谓仪式感:就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法国童话故事《小王子》中有一段关于仪式感的描写。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提醒我们: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三)

当我懂得仪式感的时候,我开始重视节日,重视礼物,重视特别日子的用餐和话语。

生日的时候,许一个美好的愿望;情人节的时候,送一朵爱的玫瑰;各种传统节日时,吃一顿大餐,好好陪陪父母。

每一个特别的日子之所以特别,自然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仪式感。

或许有人会认为仪式感只是一个形式。

可能源于中国人普遍的内敛性格,不善于表达。但是如果夫妻之间多一个简单的拥抱,多一个甜蜜的轻吻,多一些用心的小礼物,或许这些独特的仪式感会让夫妻情谊会更深,更与众不同。

一样是生活,有些人能过的很精致,有些人却过的很邋遢,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仪式感就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

仪式的正式定义是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具有专门程序、规范的活动。在人类学研究范畴内,仪式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是重大事件的一种形态,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传承载体。

仪式意味着重大事件的开始或结束,象征承诺、宣誓、庆祝、改变甚至升华。人们从仪式上看到的是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位置变化的信号,仪式是要求人们重视这些信号的一个行动。

成人的世界需要仪式感。

(4)

仪式感具有特殊的心理功效,它不仅仅适用于大人,更适用于孩子!

所以有些学校将仪式感作为一种重要载体,比如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颁奖仪式仪式教育活动。

它强调仪式的象征符号,注重仪式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

那么家庭中在育儿教养中的仪式感是什么呢?

仪式感是告诉孩子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成人是很认真的在跟你沟通,不是你随便听听就行的。

比如说餐桌礼仪,告诉孩子吃饭先要辅上桌布,端菜上来,摆放好餐具,长辈先入坐,小辈再坐,夹菜过程中要谦让等之类的一系列仪式,让孩子有仪式感,他会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成人都在这样做,孩子也应该慢慢的去适应。习惯了,这就成为他们肉身中的内化。对其以后的生活,工作有其极大帮助。

比如过春节的时候,大人们和孩子一起放鞭炮,贴春联等,跟孩子讲关于过年的传统故事,那么过年的仪式感就体现出来了,这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节日。

成人出席宴会带孩子也是一样,选一套适合宴会的小礼服,不仅体现了对举办宴会的人的尊重,也告诉孩子出席宴会前是要精心打扮一番,也是一种仪式感的表现。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河认为:“儒家的仪式非常完备,大到祭拜天地祖宗,婚丧嫁娶,小到生日节日,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仪式。”

李河表示:“仪式感的消失,让整个群体的精神世界彻底地无法安顿,道德没有了寄托,最终造就的是一大批没有终极关怀的物质主义者。”

这听起来好可怕,我是一个喜欢吃地边摊的姑娘,换而言之,我也是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姑娘。为了不沦落成为那一大批没有终极关怀的物质主义者之列,为此我做深刻反思。

仪式感所带给人类的意义感,庄重感,认真感,紧张感和在场感和参与感是不容忽视的。仪式在其仪式感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如果现在你还认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各种节日都是没有必要过的,情人节是普通的一天,生日是普通的一天,感恩节也是普通的一天,那么你的生活必定将会很平淡,没有任何情趣可言。

于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

她在演讲中说:“我一直有一个困惑,感觉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如果不依赖某种仪式,人是很难沉静下来的。所以,我试图从中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些富于情趣的形式,比如听琴、喝茶、游山历水,并以此作为每个人都可以企及的世俗的仪式。”

那么你呢?如何看待和认识仪式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