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应该仇恨殖民者吗?

我们应该仇恨殖民者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他们呢

第1个回答  2021-02-27
说到英国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以前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非常的多,所以那应该是仇恨很大很大了,但是好像殖民地的人对英国的仇恨并不大,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之所以现在这些独立后的殖民地和英国没有过多的仇恨,是因为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比利时等这些殖民国不同,这些国家采取的是“直接统治”,而英国的政策与之相反,采取的是“间接统治”方式。
所谓“间接统治”,即由英皇向殖民地派出总督,任用当地人为次级行政官员,在殖民地设置法令,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达到自立,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得以保留。比如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中东及东南亚仍保留酋长国和苏丹国,就是在直辖殖民区,也保留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遇事英国人不直接出面,具体执行的都是当地人,所以殖民地人对英国人也没有那么多仇恨。
而“直接统治”,即尽力使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连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地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不得保留,这种统治方式容易使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所以独立后往往不能保留政治上稳定,在殖民期间得到好处的说宗主国好,大多数贫困人民会仇恨宗主国,而英国采取的是“间接统治”,一般老百姓也不和英国人直接打交道,管理、统治他们的仍然是当地人,所以,即使不满和仇恨,也往往仇恨不到英国身上。
第2个回答  2021-02-27
殖民,对于被殖民者来说,这两字无疑是钉在地球耻辱史上的标签,更意味着羸弱与悲情。
而对于殖民者来说,“拯救”与“推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便是其尊认的普世价值观。
前一观点认为,悲情的力量无疑能激起被殖民者自强和自尊的原动力;而后一种观点则认为,其优秀的人类文明可以通过“殖民方式”让更多落后文明“能与人类文明整体进步”。
由此,在人类天敌除了自然与宇宙等不确定因素外,几乎被消灭得不复存在的前提下,自15世纪“资本海盗式”殖民兴起以来,这两种模式便成了人类相互存在的主旋律。
血与火的较量。
生与死的对决。
时至今日已逾500年。
500年来,这样的模式已从“野蛮”“战争”等形式逐渐向“经济”“文化”等式变异。且披着人权、自由、人道、文化等符号与标签,变得更加深藏与更具攻击性。
在殖民者不断实践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时,却给被殖民族群和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与悲情。
这种伤害,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掠夺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在被殖民者看来,殖民不但是一场罪恶的侵略,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性的生态扩张。
尽管殖民者带来了先进的器物、食物或者说生产方式,但同样让被殖民地失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对他们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场浩劫。
第3个回答  2021-02-27
这还只是英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国还使用经济手段在世界各地进行间接的渗透控制。英国首相帕默斯顿为此在1865年留下遗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可以说当时全世界没任何一块土地不被英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手段纳入到由英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中。


如今英国的殖民体系早已坍塌,然而英联邦这一组织的存在仍使英国与自己的大多数前殖民地之间仍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英国的绝大多数前殖民地在独立后都选择留在英联邦的框架体系之内,这其中的例外有缅甸、爱尔兰、冈比亚和马尔代夫:缅甸在1948年独立后没选择留在英联邦内。爱尔兰在1921年从英国独立以后曾是英联邦会员国,1949年爱尔兰共和国成立后脱离了英联邦。2013年10月2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宣布退出英联邦。2016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脱离英联邦。迄今为止英联邦仍有52个成员国,此外南苏丹、苏丹、苏里南三国正申请加入英联邦。


大部分英联邦成员国与英国维持着一种特殊关系: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哈马、牙买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6个英联邦国家共同遵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在英国的前殖民地中最早独立的美国没加入英联邦,但美国和英国的外交关系之密切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为什么英国的殖民地在独立之后普遍仍与英国维持着特殊关系呢?这些殖民地为什么不恨英国呢?这对从小接受反殖反帝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人而言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然而要了解这些前殖民地对宗主国的态度就不能先入为主地以中国思维去看待,而必须结合这些国家的具体国情。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为代表的白人前殖民地尽管也曾被英国所殖民,但当地的主要人口并非本土原住民,而是由宗主国迁移来的白人移民。这些白人移民占据了土著居民的土地,他们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只是在宗主国的殖民政策在妨碍到他们的利益时才存在,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其实和宗主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北美民众自然是敌视英国的,然而独立之后的美国与英国的矛盾就逐渐得到了化解。至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几个白人前殖民地则完全是在大英帝国的体系之内通过和平手段争取自主权,并没像美国一样同宗主国爆发战争。


当然英国的殖民地中也并非全都是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同文同种的白人殖民地,英国同样在广袤的亚非拉地区有着大片殖民地,如今的英联邦成员国中也有着大量亚非拉国家。那么这些前殖民地为什么也不仇恨英国呢?如果要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此事的,然而这些国家和我们的国情并不相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尽管在世界上也有着和我们一样古老悠久的埃及、印度、希腊等古文明,然而这些其实都是失落的文明——我们甚至无法说清今天的埃及人、希腊人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和帕特农神庙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的直系后裔。
第4个回答  2021-02-27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之所以现在这些独立后的殖民地和英国没有过多的仇恨,是因为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比利时等这些殖民国不同,这些国家采取的是“直接统治”,而英国的政策与之相反,采取的是“间接统治”方式。

所谓“间接统治”,即由英皇向殖民地派出总督,任用当地人为次级行政官员,在殖民地设置法令,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达到自立,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得以保留。比如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中东及东南亚仍保留酋长国和苏丹国,就是在直辖殖民区,也保留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遇事英国人不直接出面,具体执行的都是当地人,所以殖民地人对英国人也没有那么多仇恨。

而“直接统治”,即尽力使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连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地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不得保留,这种统治方式容易使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所以独立后往往不能保留政治上稳定,在殖民期间得到好处的说宗主国好,大多数贫困人民会仇恨宗主国,而英国采取的是“间接统治”,一般老百姓也不和英国人直接打交道,管理、统治他们的仍然是当地人,所以,即使不满和仇恨,也往往仇恨不到英国身上。

有观点认为,英国的统治无疑更加有利于对殖民地的控制,使其在独立后仍愿意和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

谢谢阅读

五班长
3.5万粉丝 · 30万赞
搜索
英国衰败的原因
老梁揭秘英国脱欧原因
世界公认的三大帝国
英国十大最差大学
十分钟读懂英国史
全球公认三大强国
第5个回答  2021-02-27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政策。殖民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向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
殖民反映出殖民国与被殖民国家、地区的强弱反差,殖民国的移民在殖民地大多比当地居民享有优越的政治权力,有着明显的人种歧视、民族歧视。对原居民的人格和尊严有着极大的伤害。
殖民地的宗教、文化、经济和生产力在殖民的影响下一般会产生较大的提高,这也往往成为殖民者堂而皇之的借口,他们以给殖民地带了文明,带来了先进文化,带了先进的工具等自居,甚至以救世主自居,以此掩盖其侵略、掠夺、剥削、压迫的本质,掩盖其本身错误的立足点,是一种典型的强盗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说,殖民地民众是不会领情的。一旦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一旦民族意识被激化,殖发地独立的斗争就越来越尖锐,殖民地的格局和成果以及人生、财产也甚至被极端的做法毁灭,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