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药有一味药叫硫苦的吗?如果有,它有什么功效呢?还有一种是硫黄,硫黄又是治什么的,有什么功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01
硫苦

是硫酸镁,或七水硫酸镁,又名硫苦、苦盐、泻利盐、泻盐,是一种含镁的化合物。七水硫酸镁在空气(干燥)中易风化为粉状,加热时逐渐脱去结晶水变为无水硫酸镁,分子式为MgSO4(或MgSO4·7H2O),硫酸镁是一种化工原料。无水的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干燥试剂。但是硫酸镁常指七水硫酸镁,因为它不容易溶解,比无水硫酸镁更容易称量,便于在工业中进行的定量控制。
功效主治
  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
化学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镁。   为硫酸镁的灭菌水溶液。含硫酸镁(MgSO4.7H2O)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分子式:MgSO4·7H2O    分子量:246.48
药理作用
  1 药效学镁离子可抑制中枢神经的活动,抑制运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肌肉联接处的传导,降低或解除肌肉收缩作用,同时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因而对子痫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早产。
  2 药动学肌内注射后20分钟起效,静脉注射几乎立即起作用。作用持续30分钟,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且有效血镁浓度为2~3.5mmol/L,治疗早产的有效血镁浓度为2.1~2.9mmol/L,个体差异较大。肌注和静脉注射,药物均由肾脏排出,排出的速度与血镁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药物相互作用
  与硫酸镁配伍禁忌的药物有硫酸多粘菌素B、硫酸链霉素、葡萄溏酸钙、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普鲁卡因、四环素、青霉素和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霉素)。
不良反应
1 静脉注射硫酸镁常引起潮絷、出汗、口干等症状,快速静脉注射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慌、头晕,个别出现眼球震颤,减慢注射速度症状可消失。   
2 肾功能不全,用药剂量大,可发生血镁积聚,血镁浓度达5mmoi/L时,可出现肌肉兴奋性受抑制,感觉反应迟钝,膝腱反射消失,呼吸开始受抑制,血镁浓度达6mmol/L时可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浓度进一步升高,可使心跳停止。   
3 连续使用硫酸镁可引起便秘,部分病人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停药后好转。   
4 极少数血钙降低,再现低钙血症。   
5 镁离子可自由透过胎盘,造成新生儿高血镁症,表现为肌张力低,吸吮力差,不活跃,哭声不响亮等,少数有呼吸抑制现象。   
6 少数孕妇出现肺水肿。   
有关化学方程式:   
1 Mg+H2SO4=H2↑+MgSO4   
2 MgO+H2SO4=H2O+MgSO4   
3 Mg(OH)2+H2SO4=2H2O+MgSO4   
4 MgCO3+H2SO4=CO2↑+H2O+MgSO4   
5 2MgSO3+O2=2MgSO4   
6 Mg+FeSO4=Fe+MgSO4   
7 Mg+CuSO4=Cu+MgSO4

硫黄

别名:石硫磺、硫磺、石硫磺、昆仑磺、磺牙、磺英、烦硫、石亭脂、九灵磺童、山石住、磺硇砂、将军、白硫磺、天生磺、硫磺花、硫磺粉。
功能主治外用止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主治用法] 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服;外服研末油调涂敷患处。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 硫黄对水合氯醛、乙醇引起的小鼠睡眠作用无明显影响,而对氯丙嗪及硫喷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提示硫黄对脑干有抑制性影响.
  2. 镇咳、祛痰作用 硫黄及升华硫(硫黄经过高温升华之后析出的结晶)对于因二氧化硫刺激引起大鼠的实验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镇咳消炎作用,可使各级支气管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同时能使各级支气管黏膜的杯状细胞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升华硫的镇咳效果较硫黄为佳,其原因可能与升华硫粉末极细,内服吸收较好有关.小鼠酚红排泌法结果表明: 给小鼠灌服硫黄,可促使酚红自支气管的排泌.   临床观察,“双黄片”(每片含硫黄或升华硫 0.25g、大黄 0.03g)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量逐渐减少,呈现“化痰”功效,其原因可能与硫黄(或升华硫)的“消炎”作用有关,因其并非是单纯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容易咳出的药物所能比拟的.
  3. 抗炎作用 硫黄及升华硫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时,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呈现明显的治疗效果.一次口服900mg/kg,每天2次,与水杨酸钠 600mg/kg(每天1次)的作用效果相近.升华硫还能降低大鼠毛细血管因注射蛋清而产生的渗透性增高.
  4. 缓泻作用 硫黄内服后在体内转变为硫化氢,其在碱性环境、大肠杆菌,特别是脂肪分解酶存在的情况下,能刺激胃肠黏膜,使之兴奋蠕动,导致下泻.肠内物中脂肪性物质较多时,易产生大量硫化氢而致泻.但硫化氢在肠内产生极慢,故其催泻作用不强,且与用量大小无关.粪便仅成糊状,有硫化氢之强臭.
  5. 其他作用 硫黄与皮肤接触,在体温下可生成硫化氢,有杀灭疥虫的作用;并可能由某种微生物或上皮细胞的作用,而氧化成五硫酸,而具有杀菌和杀霉菌的作用.此外,硫化物尚有溶解角质及脱毛作用,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