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你有被父母打过吗?一下也算。长大后会遇到些坎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有了孩子,当爸妈的初心都是好的,谁不希望能母(父)慈子孝,家庭里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各种敏感期,幺蛾子层出不穷,还能保持和颜悦色的父母真的不多。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爱之深,责之切。

父母的教育方法认知,多数来自上一辈的思想传承,带着传宗接代的任务和惯性。

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的创造性,独立,生动的一面很难被真正看见和被承认。

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什么特征?

目睹过家暴,或经历过施暴的孩子,看起来会跟别的小孩有所不同。

他们的眼神总是怯怯的,逞强中透露着懦弱,自信中饱含了自卑。

有时候,别人的一点点好,都会让自己感恩戴德,自我的价值感极低,甚至觉得自己不配。

也许在当事人觉得,只要不断地付出,才能赢得外界对自己的友好。

当你回想你的童年时,你有幸福的感觉吗?

可能有些人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了,有些会不假思索回答幸福。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心会咯噔一下,然后不禁起一身鸡皮疙瘩,或者是内心升起了一份情绪。

这部分人在本该天真快乐的时期,却默默承受着无力抵抗的伤害。

就算这种伤害在小时候搁浅了,也会在成年后的某个时刻被唤醒。

童年时的心理创伤会伴随这个人的一生,随着日后的生活,其影响力在成年后也许会放大、也许会减弱。

但影响力会始终存在,常见现象有:

童年时的阴影和创伤,可能隐藏得恰到好处,以致我们无从看出。

但它们会在我们的人生中像放电影一样重播,成为生活中的梦魇,并影响我们的一生。

什么是心理创伤

一般的心理创伤是外在的、突发的,会引起人们极大的精神压力。

比如:天灾人祸,但对于孩子来说,更多遭遇到的却是 发展性心理创伤 ,其产生的基地一般是 家庭

例如:

父母吵架、长期被忽视、 情感 虐待、身体虐待、长期被控制、被溺爱等,甚至亲子关系的突然改变和破坏都有可能引发儿童的心理创伤。

有些家庭带给孩子的创伤可能来源于夫妻间的暴力关系。

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知道任何一场暴力吵架都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灵划上一刀。如果生活在常年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后,孩子也会陷入同样的暴力关系。

当面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常常会唤起儿时的恐惧,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如果是父母经常争吵和发生冲突,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无助,一个孩子最重视的就是家庭中大人之间的感情是否稳固。

有的孩子在潜意识作用下,不惜生病产生身心症状,来维系父母间岌岌可危的关系。

同时父母间的争吵,也会影响孩子长大后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孩子可能会对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没有信心,感到恐惧,看待亲密关系消极悲观,甚至看待人和事的视角变得扭曲,性格变得偏激。

我们都经历过父母吵架,父母吵架的时候,我就会觉得紧张、不安、害怕甚至绝望……

作为孩子,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希望得到一个充满爱、亲情和温暖的家庭,因为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安全,人只有感觉到了安全,才能放松去成长,当然成长的方式很多。

严格来讲,童年受过的伤害,可能需要一生来治愈。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一定要牺牲掉一些东西,才能得到父母的爱,那么就不能100%做自己,长大后就不能为自己而活,不能完全地做自己;

如果接纳父母的其中一方,要么自己变成父母那样,要么将配偶变成父母那样。

当我们内在充满很多问题、创伤时,我们就会创造出一段充满问题、充满创伤投射的关系:

我们总想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曾经缺失的部分;

想要得到更多的爱、物质;

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想要对方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这样的关系,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

并且,往往关系中的两个人,甚至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许多人听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爱情,给我很多钱也行!

你以为对方要的是钱?实际上要的是爱!

这是潜意识影响对我们认知以及行为的部分。

“教好一个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

用“温柔而坚定”去守护你的规则

指出孩子行为的问题,但不必张扬,不贴“标签”,不去否定孩子整个人

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你认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并且告知结果。

听孩子说感受,别总以自己的角度与臆想去武断评价

别吝啬对他的认可和称赞,记得肯定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站在身后支持孩子

而伤害孩子最深的,莫过于言行。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孩子学会指责、推脱自己的责任;

小时候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吼自己的孩子。

那些看不见的伤害所造成的的后果,是因为我们低估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痛苦,我们以为只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伤痛会愈合,从而否定这些痛苦。

打在身上的伤痕会消失,骂在耳朵里的那些难听的话也烟消云散,

可是,烙印在心底深处的痛,却依旧把一个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困在原地。

在我说疗愈原生家庭伤痛的时候,绝不是要你去跟父母掰扯这些事情,让你秋后算账。

更不是要去找谁讨回公道,跟睡着的人,说不了清醒的话。

他们都是那么长大的,他们不觉得做得不恰当。

如同我们觉得父母顽固不化一样,我们也在顽固不化地,对下一代执行小时候受到的语言暴力。

看见父母的局限,穿越这份局限,你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你有力量为你今后的幸福负责。

觉知过往,走出过往,改变的当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终结。

成年之后,人要有足够的自省意识,我们可以摆脱曾经的阴影,完成自我疗愈,勇敢迈向新生。

有些人能从原生家庭走出来,而有些却被它禁锢一生。

与其让孩子一生都治愈自己的创伤,父母能给的最大幸福就是用温暖来奠定孩子一生的底色。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