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列字的古文意思+此,意思的古句 要全!!好的加分

方,反,穴,书,称

例:但:1、表示转折,如:公干有逸元,但未遒耳
2、…………
好的加分!!!

 

方是象形字。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

 

1、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2、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3、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4、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5、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6、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7、通“仿”( fǎng)。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8、 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词性变化

〈名〉

9、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10、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11、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12、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3、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14、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

 

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5、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16、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7、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8、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19、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0、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1、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2、 通“房”( fáng)

23、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24、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25、姓

 

〈形〉

26、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7、通“旁”( páng)。遍,广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副〉

28、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29、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30、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31、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32、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

33、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反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1、本义:手心翻转,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2、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3、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5、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6、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7、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8、归还;送还

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9、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0、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1、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12、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13、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

14、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副〉

15、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

 

 

穴是象形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

 

1、本义:土窟窿,地洞

 

穴,土室也。——《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注:“阴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墓穴;埋棺材的坑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3、动物的窝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汉· 王粲《七哀诗》

 

4、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穴。——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5、地道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6、水道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文选》

7、中医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稍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如:穴道;穴位

〈动〉

8、 穴居;穴藏

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左传》

 

9、挖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备穴》

 

 

 

 

————————————————

 

 

书是形声字。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

 

1、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书,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2、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

3、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4、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5、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7、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8、《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0、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1、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2、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3、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4、姓

 

 

————————————————————

称 chēng

〈动〉

称是形声字。从禾,爯( chēng)声。

 

1、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2、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3、述说;声称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4、举起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5、称赞,赞扬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6、举事,领兵造反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7、举荐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称 chèn

〈动〉

 符合,相当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