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7-01
要翻版这次活动,首先要吃透原教师的设计意图,理解活动目标,熟悉活动的基本环节。因此,我借助网络资源,在网上继续观摩吴老师的这一节精彩的教学活动。将原执教者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都进行剖析,她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她是怎么问的,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她是怎么说的,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在一句句的理解基础上将之转变内化为自己的思维、转变成自己的语言。其次是准备教具,活动中吴老师用了一个简单的课件,却非常有效。看似很简单的课件,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为了收集做课件的素材,我拿着相机到超市这里拍下,那边拍下,几次被超市的人误以为是食品安全检查的工作人员。素材收集好了之后,开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制作的技巧,比如点击出现答案,动画插入等等,相信在今后的制作课件中还会用到这样的技能技巧。孩子们的操作材料进行了一些调整,将原活动中的两张操作材料并为一张,正反面打印,不仅节约了纸张,减少了孩子们拿取材料对活动的干扰。最后是组织教学,虽然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活动前还是免不了要担心,孩子们会对活动感兴趣吗?孩子们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课后有老师给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在处理活动的重点方面过于急躁,例如:活动第二部分的第二次操作应该是活动的重点部分,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们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自己说的太多,如:我问如果饼干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问了几遍,终于有个孩子说:盒。我立即予以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此时我有些急躁了,心想可能没有孩子能想出别的答案了,于是我说:周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出了盒以外,还有罐、罐、箱、筒、碗等等,孩子们似懂非懂,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接下来的问题立刻显现。我问如果下面格子里的数字是34,小字应该变成什么就可以了,结果没有一个孩子能说出来,看来他们还是没有理解括号里的小字所代表的意思。这是我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避免的错误,给予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从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观摩名师开展这节活动时,觉得如此流畅与成功,但真正自己在尝试时才明白这样一句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然而,不管自己成功与否,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