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杀”克人,亦成就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克“我”者为官杀。

木的官杀为“金”;金的官杀为“火”;火的官杀为“水”;水的官杀为“土”;土的官杀为“木”。

克—— 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约束,规矩,限制等。

克无好坏,但常给人以压力和不适。

在某种意义上说,“克我者”就像是让我们感受到困扰的“对手”。因此 克的基本条件 就是让自己比对手强大才能“克敌制胜”,若自身弱则易“反取其辱”。

想要强大,自然先养本、固本, 官杀其实就是来帮助我们强大的 。

三国时期,因站位不同,诸葛家族一直是司马家族的大敌。

诸葛家族三边投注:

诸葛亮在蜀汉是丞相;

诸葛瑾在东吴身居高位;

他们还有个堂兄弟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也不是等闲之辈。

1

诸葛亮与司马懿多年争斗,是司马懿最头疼的敌人。

司马懿因各种原因几次被曹魏贬黜,且因曹操“司马懿存有二心”的遗言,一直没有机会把持军政大权。

但恰恰是诸葛亮“恢复汉室”的第一次北伐大战,曹真节节败退,魏国陷入危难之时,曹魏不得已重新起用司马懿。

司马懿一上任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剿灭意图反叛的孟达,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自此才有了“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胜的历史”。

司马懿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是成功击退“神算”诸葛亮六次北伐。

也正是跟诸葛亮争斗的这个过程,司马懿在关中地区培植了自己的军事势力,逐渐掌控魏国军政大权,这是后来司马懿能够成事的关键之一。

诸葛亮这个给司马懿以“官杀”力量的对手,开启了司马家族攀向事业最高峰的道路。

官杀成就你——强有力的对手是助力自己成功必不可少的“铺路人”。

2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两年多去世了,长子司马师继承他的位子继续把持朝政。

只是司马师没有太多战功,人心不稳。

此时诸葛亮已经去世多年,蜀国疲弱不堪,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当上了东吴的宰相并取得“东兴大捷”,继续大举北伐攻打曹魏。

面对强敌,司马师的有力部署和苦苦奋战最终击败诸葛恪,稳固了自己的位子,加强了专权。

“绊脚石”变“垫脚石”,诸葛家族的第二代也作为强有力的对手,成为司马家族第二代继续攀登权力顶峰的道路上的铺路者。

 “制诸葛者得天下”,能够击败诸葛恪这个对手,反制“官杀”的伟业自然成就司马师的名望。

3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继承哥哥的位子,他的战功还不如哥哥,地位不稳。

身为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对司马氏的专权心怀恐惧,暗中蓄养数千死士以自暴,并最终在寿春起兵发动叛乱。

虽然诸葛诞向东吴求援,但司马昭经历苦战,打败了诸葛诞并夷灭三族,就此稳固了自己的位子。

“司马昭之心”日渐显露,但因他觉得功劳还不够大,没有篡夺皇位的基础。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司马昭毅然决定派钟会攻灭蜀汉。

此时,诸葛武侯之子诸葛瞻是蜀汉最高执政者之一,一旦灭掉诸葛家族残存力量,就能一举灭掉蜀汉。有了这样的超级军功,司马昭就有底气取代曹魏自立为帝。

而曹魏在司马氏治理下实力不断大增,司马昭开启了“三国归一统”的进程,最终魏军攻至成都城下,诸葛瞻和诸葛尚率领蜀军最后精锐全部战死在城外,蜀汉灭亡。

诸葛家族做为司马家族的对手,做为其最强“官杀”,也最终助力司马家族完成了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

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他的位子,并最终篡夺帝位,开创了西晋。

“食伤制官杀”,食伤是一种能力,当我们愿意接纳官杀的力量,在“固本”的基础上懂得迎难而上,会不断强大“食伤”的水平,自然会迅速成长、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