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夏来的时节,空调里靠着冰箱的我们可以聊聊古代的清凉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北京四月半的太阳,就已经让我们这些“白皙”的女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了,北京基本是没有春秋的,冻煞的冬天一过就到了暑气四溢的夏天了。每到夏天,房间里二十度的清凉总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感慨,空调是个好东西啊,威利斯·开利大神就活该被顶礼膜拜。

  如今一到盛夏,女孩子们都恨不得只穿个吊带出门,不,不对,压根不会出门的,打死也不会的,我们只会躺在床上吹着空调,吃着冒着寒气刚出冰箱的西瓜,这才是夏天正确的打开方法。但是我们毕竟是个有着满满求知欲的优秀青年,我们也很好奇古代没有空调的小日子是怎么过的呢?

  要知道,人啊,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很会享受的,所以即便没有高科技的过去,小日子过的也是很不错的。  有人说古代环境好,所以温度不是那高,夏天很好过,对此言论我只想问问,小哥哥姐姐们你们查资料了么,你知道历史里的夏天温度可以有多高么,就在1743年7月25日,即乾隆八年,中国历史上最高温度44.4度出现在北京,极端热灾几乎涵盖了半个中国,保守估计在这场高温里死去的人近11400,所以古代的温度绝对不亚于现在。

  不过不用脑子想也知道热死的基本是劳苦大众,在古代有钱人无所事事可能折腾了,有了钱肯定要自己过的舒服。首先他们就会在住房上下功夫,你以为他们没有空调房可怜吗,不,他们有“冰房”,这个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了,在房间里放置冰块,门窗一关,凉气习习,比我们干燥的空调房要舒服的多,还绿色环保,汉朝甚至有冬天的“温调殿”和夏天的“清凉殿”,石头为床,玉盘盛冰,更已有了“叶轮拨风”,《西京杂记》有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到了唐朝更有技术含量的装置 出现了,他们已经能够利用水能转动扇叶了,在用这个扇叶吹动冰块的寒气,整个房间寒气都能“熠熠生辉”。

  或者干脆将豪宅建立在水多林深的地方,依靠自然调节温度,像有名的承德避暑山庄,更惊呆的是凉屋,古人能够用机械原理将水送到屋顶,在让水自然流下,妥妥的水帘洞啊,简直穷奢极欲。

  不过有人好奇古代有没有冰箱, 那冰块哪里来的,诗经有云:“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与凌阴。”对的,凌阴就是冰窖,不过这也不是一般人用的起的,直到民国普通人家才用的起,不过在盛唐的时候夏天街上会有人卖冰的,所以广大人群虽然藏不起大块冰,但是咱可以小块小块买。一般都在地表六七米以下建立冰窖,在寒冬十二月开凿冰块放置在冰窖里,再密封,用芦苇干草棉花隔热,减少冰块的损失,不过再怎么做也不可能一点都不融化的,所以要多凿一些,等到第二年盛夏的时候,就可以很得瑟了。皇室还有专门采冰的部门,这些人叫做“凌人”。其实在很久的时候,唐朝已经在研发火药时发现硝石可以制冰了,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水降温结冰,不过要知道,制火药的硝石也不是家家用的起的,那可是军事用途,再加上古代的物资匮乏,冰的需求量又很高,所以,还是自然采冰比较划算。

  我们现在夏天可以吃到冰激淋以及各种冰镇水果饮料,透心凉啊简直有木有,要不是我妈不让,我能从早吃到晚,好吧这就是能吃,那古人夏天都吃些什么咧,其实他们依旧很能玩。

  古人也是有“冰箱的”,毕竟只要有冰一切都好说,有钱人有个东西叫“冰鉴”,铺满冰块在放置酒水饮食,冷饮都是分分钟的。陆游有诗云:“蜡樱、桃子、酪同食”,宋朝有钱人家会将桃子樱桃浇上糖酪,用一些玉盘,瓷碗盛放,日子跟诗似的。金易先生曾在《宫女谈往录》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果然有钱人的生活就是不一样。

  市井中凉茶,绿豆汤也是很出名的消暑饮食,武侠剧中是不是经常路边一个小凉棚,里边一个漂亮的苦命小姑凉,大侠,喝壶凉茶歇歇脚吧,然后各种爱恨情仇,呃,跑题了,我们继续聊古代好吃的。不过古代管凉茶叫“熟水”,也就是在烧熟的水中加入茶叶或着中药,味道也是很甘甜芬芳,连李清照也写过“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还有紫苏熟水,沉香熟水,麦冬熟水,清凉解渴,去火养生,简直就该人手一碗的好东西。宋朝打仗不成,民风还是很开明的,商业也极为发达,那街上各种各样好东西啊,尤其到了夏天,什么“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紫苏饮”“沆瀣浆”“甘蔗汁”“椰子水”“乳糖真雪”,光想着都能馋死我。到了元朝时盛行奶制品,你说将奶制品奶酪啥的冰镇一下,像啥,冰激淋啊!有没有!不说这些买来的,也不要知道外面东西加了啥“添加剂”,自己家里也可以制作很多“汤饼”避暑,或者瓜果,荷叶,莲子等等,电视剧里是不是经常有,臣妾给您熬了莲子羹啥的。而夏天的特色西瓜可能是五代十国到南宋这段期间出现的,然后我国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放在冰箱里容易失味,但是在井水里冰着过的那口感简直一绝,方回在《秋熟》中就有提到过“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起“叶轮拨风”的,消暑最直接的还是风,也就是扇子,毕竟它得到的最简单最便宜,我随手摘下片大叶子都能扇风,扇子的演变历史大家也都知道长久的深远的能写好几本书,这里就简单介绍下,穷人家的扇子可以是芦苇干草编的,耐用又软,夏天晚上,邻里间凑在一起乘凉,聊聊听闻,所谓的茶余饭后,草间萤火天上繁星,坊间歌舞枝尖蝉鸣。没钱劳苦大众也能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这才是最真实的万家灯火。有钱人家啥都是贵的,一丝一瓦都精致的能开出花儿,扇面都是绢帛丝绸,轻便又有美感,文人墨客凑一起你画幅画我题首诗,折扇这么一开,我就是这条街上最骚的仔。

  古代对女子的约束极为严苛,她们的肌肤被人一观都有人要死要活割肉的,稍微了解古代服饰的也都知道那衣服一层一层一套一套的简直能闷死人,但是你还记得历史书上那个穿了五件丝绸都能看见身上痣的大臣吗,是的,古代的丝绸格外的轻薄,“轻裾随风”“举之若无”,他们衣袍都十分宽大,走路带风可凉快了,就像现在阿拉伯那个全身只露出眼睛的长袍,还能防晒。唐朝的小姐姐们就很开心了,她们可以穿着抹胸和短袖,那个清凉又好看啊。

  现在小孩游泳都要上专门报课程学习,古代不用,尤其是生在湖泊池塘边的小朋友,那压根不用教的,一到天热,成群结队的在水里嬉戏,不过现在还是要有大人陪同,毕竟危险啊,一不留神人就没了,有些闲情逸致的才子佳人们也可以荡着船只,在荷叶里悠闲的摇船,喝酒,小腿臂膀浸在池水中,摘下一节幼嫩的莲子,爽口清新,阳光透着荷叶缝隙,瑶乱玉彩,李清照也曾写过:“曾记溪亭日暮,尝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古人夏天睡觉会有凉席,多用蒲草,芦苇,竹篾制作,也叫簟,辛弃疾有词云:“云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李清照也有一句诗:“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里的玉簟不是玉做的,而是竹簟,当然,有钱人用玉做我是不反对的,毕竟玉几玉床玉栏杆都有,玉簟啥的也不稀奇。古人还会佩戴艾草藿香薄荷香囊,用来驱赶蚊虫,女子再秀上花样,赏心悦目,不仅可以芳香空气,还能私相授受。

  不过避暑最终极的方法不是借助外力,而是由内至外的凉,心静自然凉,白居易大神说了:“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看看,不是凡人果然不是一般人,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脱俗清爽的心情,一般人只能可望而不可及。不过咱有空调怕啥,总之也热不死。

  古人大致的夏天生活就是这般了,不禁感慨,只要有钱在哪儿都能活出花儿来,不过没钱咱也得活,积极开心面对生活,没钱我也能把自己变成花儿,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吃的喝的睡的玩的冬有雪。

(图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