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父母断绝关系

怎么和父母断绝关系

第1个回答  2023-06-06
在中国,直系亲属是禁止断绝关系的,因为这涉及到法律和伦理问题。
如果你想与父母断绝关系,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你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你需要与父母断绝关系,例如搬到其他城市、结婚、工作等。
2. 沟通:与父母坦诚地沟通你的想法和计划,并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父母不同意你的决定,你可以尝试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觉得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困难,你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例如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
4. 保持联系:尽管你可能决定与父母断绝关系,但仍然可以保持联系。这可以是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
总之,与父母断绝关系需要谨慎考虑,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第2个回答  2022-06-02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亲生父母彻底断绝联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不能由自然人协议解除。
依据现行的法律,无法断绝。
要想从法律上断绝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只有一种办法:即合法的被其他人收养,形成了一种拟制血亲的收养关系,此时,法律上会承认与亲生父母及其亲属的一切关系解除。但是鉴于上述题目的限制是成年子女,根据收养法,被收养人只能是14周岁以下。故,无法断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亲关系。
如果你是未成年人,在证明你的父母不适合作为监护人情况下是可以暂时排除监护资格,包括但不局限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严重虐待甚至犯罪行为,父母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如果你是成年人,恰逢你的父母有能力照料自己,原则上你是不需要赡养的,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年老需要赡养,无论法律还是道德上,你都有义务赡养。
从法律角度上,亲子关系不能自认而解除。我国关于自认的规定集中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其第一款为:“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分关系的案件除外。”该款明确规定有关身份关系的案件追求客观真实而不适用自认。所以法律上没有脱离亲子关系的具体条件。
亲生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形成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和养父母子女关系都是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法律拟制身份关系,因而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予以解除。但亲生父母子女关系并非通过法律拟制产生,因此不能通过当事人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解除。亲子之间签订的解除亲子关系的协议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即使签订了类似协议,该尽的抚养义务或赡养义务还是要尽的。
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需要赡养的父母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处理赡养纠纷时,应当坚持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通过调解或者判决使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对负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扩展资料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