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有那些危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我国乙肝患者数目比较多,非乙肝患者都害怕自己被传染,为什么他们那么怕被传染,乙肝到底有什么危害?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乙肝的危害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侵袭肝脏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后,令肝脏细胞表面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对肝脏的袭击及破坏。成人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后,有90以上的人能够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从而达到自愈。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母体垂直传播获得的,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呈慢性化,也就是说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绝大多数是慢性乙肝携带者。如果不治疗,这些患者体内的病毒一般不能得到清除。

  乙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病带来的后果:有一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处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之中。不管是在肝炎活动期或肝病处于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不断地被破坏,在肝炎活动时则破坏更甚。长久以往,受伤的肝脏就形成许多瘢痕,即肝脏纤维化,最终会发展到肝硬化。

  发生肝硬化后就会严重损害肝脏功能,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进而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脑病等并发症。而最大的危险乃是肝癌,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2会发生肝癌。即便是肝脏损害不明显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仍有发生肝癌的危险,特别是携带病毒时间在20年以上者。

  很多乙肝患者了解到乙肝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后,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治愈乙肝。治疗乙肝要有决心,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跟着乙肝医疗、药物广告乱转。根据目前全球的乙肝治疗进展情况,目前国际上公认抗乙肝病毒有效的药物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药,至今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在短期内清除乙肝病毒,从而治愈乙肝。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乙肝患者在选用药物前务必要到正规医院肝炎专科咨询医生,遵从医生指导,接受规范的治疗,真正做到既接受最合理的治疗,又避免服用伪劣药物。抗病毒治疗还要选择治疗的时机,目前全球的治疗经验证实,只有在乙肝活动期开始抗病毒治疗才最有利于病毒的清除。因此,乙肝患者要勤于随访肝功能,即使是在肝功能稳定期时也要争取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每年B超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接受治疗。

  日常预防乙肝的方法

  1、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凡是血液检查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都可以接种。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新生儿、婴幼儿、乙肝高危人群为主要预防接种对象。

  新生儿:新生儿是乙肝疫苗的最主要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可最大限度提供保护。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

  婴幼儿: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易感染乙肝病毒,疫苗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入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婴幼儿免受感染。

  乙肝高危人群:乙肝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属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2、隔断传染途径

  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拨牙、耳垂穿孔、纹身等。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防止性传播: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传播,因此用避孕套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感染乙肝的机会。

  防止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

  3、日常预防措施

  乙肝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分开:有乙肝患者的家庭,通常成员之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严格分开。因为乙肝患者的汗液、唾液、血液以及排泄物都携带乙肝病毒,要想预防家庭传染,应首先避免接触这些传播介质。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消毒,达到预防病毒传播的目的。

  乙肝患者的家属应当积极注射疫苗:预防乙肝家庭传染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患者家属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并且要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