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唐三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一、中国历史文化中唐三彩属于陶器还是瓷器

唐三彩是陶器。

请看详细介绍: 中国唐代发展起来的多色铅釉陶器。主要产地在中国洛阳和西安等地。

釉为硅酸铅玻璃,釉色以红 、绿 、白3色为主,兼有蓝、黄、褐、紫等色,在同一器物上交错使用,称之为三彩。 西汉武帝时,中国已有了以铜、铁着色的绿、黄褐、棕红、酱色等铅釉陶器。

唐代还发现以钴、锰等着色时得到蓝、紫等不同色调。人们的审美观念趋向于丰富多彩,因此集雕塑、陶瓷、色彩艺术于一身的唐三彩应运而生。

这类产品不仅受到国内达官显贵的喜爱,还销往国外。现印度尼西亚 、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苏丹、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有中国唐三彩的遗存品。

中国唐三彩的外传,促进了一些国家的彩陶生产。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的制作盛于唐开元时期,天宝之后逐渐衰落。

但作为一种工艺技术并没有失传。以后的辽三彩、宋三彩均是受其影响而发展的,风格转为清秀,品种、数量远不及唐时之盛。

到明、清两代,三彩釉的使用转移到了琉璃瓦、脊上。 近代仿制唐三彩是20 世纪初开始的 。

1904年开始修筑陇海铁路,修至洛阳附近时,掘开了许多古墓,在唐墓中出土了大批三彩器物,人们便开始进行仿制。1954年扩大了仿唐三彩的生产 ,但仍未脱离作坊形式 。

1966年停止生产 。1972年,洛阳恢复了唐三彩的生产和出口。

中国仿唐三彩产地除洛阳、西安外,北京、山西也有少量生产。全国仿唐三彩的年总产量约100万件。

唐三彩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雕塑和釉色两个方面。唐三彩的造型以丰满浑厚见长,同时也揉进了清新秀柔。

其雕塑手法洗练明快,写实为主,重在摄神。如仕女,大多丰肌秀骨;武俑则肌肉发达,短颈粗腰;文俑刻画得道貌岸然 ,表情肃谨。

在动物中,以雄健的骏马和稳沉的骆驼最出色 ,其比例准确,线条流畅。唐三彩的铅釉釉色独特。

釉料中含大量氧化铅作为熔剂,其高温时粘度低,烧成时易流淌。 工匠们吸收了染织等工艺的技术,创造了梅花点等上釉手法 ,一件器物上红、白、绿、蓝等釉色交错施点,经烧制后各色釉互相渗融,浓淡相间,淋漓斑驳。

同时铅釉使釉面光亮度增强,色彩更加晶莹玉润。 唐代三彩以烧后呈白色或微红色的粘土为主要原料,以陶范为模 ,采用印坯陶瓷器成型方法 。

第一次素烧温度约1100℃,素胎上涂施以由石英、铅丹为主要原料和以金属氧化物为色基的釉料,再在约900℃的温度中进行釉烧。 仿唐三彩的生产多采用现代化陶瓷生产的设备和技术 。

如采用隔焰隧道窑、多孔窑烧制产品。已不再使用单一的粘土成型,而是用粘土、石英、长石等多种陶瓷器原料配合使用,使其胎质更为坚实。

并且缩小了素烧与釉烧的温度差别(分别为1100℃和1120℃),使胎釉间的结合更趋密实。 现代唐三彩的品种不仅有复制品、仿制品,还有与现代雕塑、色彩艺术相结合的各类创新作品,并被运用到建筑墙壁装饰上,成为三彩艺术壁画。

二、唐三彩的历史故事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朝人陪葬用的东西,就和我们现在送葬烧的纸人纸马是一样的,到了宋朝因为嫌他浪费所以改扎纸人纸马.那东西太多了,不值钱,民国时候农民刨地要是刨出来唐三彩都砸了,认为晦气.不过唐三彩有个好处就是这个东西相当于唐朝时候的历史照片,对于研究唐朝历史有很大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国的时候北大有个老师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一个人捐了六万件唐三彩,故宫有个唐三彩的馆就是在他捐赠的基础上建起来的.从一个侧面也看出唐三彩并不值钱,不过很有研究价值而已.。

三、唐三彩的历史价值是怎样的

它是一种在唐朝时期繁盛起来的陶器,它釉色颜色丰富,有黄色、蓝色、绿色、白色、褐色、黑色等,但它的大部分颜色主要是黄色、绿色和白色。

因为在河南洛阳是唐三彩出土最早的,也是最多的地方,所以人们也叫它“洛阳唐三彩”。唐三彩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它还有“东方艺术瑰宝”的美称。

它有着独特的中国风,制作过程也极为复杂繁琐。现如今,还专门成立了唐三彩研究院,使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更上了一个台阶。

唐三彩的名声很是响亮,也成为了现在中国传统出口商品,远销欧洲、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或地区。

四、唐三彩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意义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现在的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是作为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制作,并且人们的使用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唐三彩”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唐三彩”一词,最早见于记载是在民国时期。

在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修建,损毁了一批唐代的墓葬,发现了很多的唐三彩作品。这批唐三彩被运到北京,迅速引起重视,被命名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 它烧制于唐代,主要是用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它有二彩的,也有四彩的,其他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

它是在继承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之上,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经过实践创新烧制而成的。 它的制作工艺是:用白色黏土作胎,然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有色金属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再在轴料中加入铅作为助熔剂,最后经低温(8001左右)烧制成功。

唐三彩从开始烧制到工艺成熟,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大约在盛唐时代,经济的发唐三彩展和兴起的厚葬之风,使得唐三彩达到了鼎盛时期。

唐三彩主要用于明器和俑,样式多样,内容丰富,被誉为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六、唐三彩的历史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如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

唐三彩马唐三彩采用二次烧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经过冷却,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入窑进行釉烧。唐三彩是一种低温(850℃-950℃)釉陶器,用含有铜(釉为绿色)、铁(赭黄色)、锰(紫色)、钴(蓝色)、锑(浅黄)等作釉料着色剂,并加入铅、铝作助熔剂。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明器和俑。

唐三彩驼和外域商贩唐三彩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男僮、女仆、艺人、胡人等。动物有马、骆驼、牛、羊、狮、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内用具等。古时,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国的中原地区,供这一带的大小官僚们使用。随着唐朝陵墓的发掘,大量随葬品唐三彩得以面世。随葬品唐三彩主要分为器物类,如碗、壶、盘、房屋等;以及俑像类,如仕女、文吏、胡人、乐伎、武士、天王、马、骆驼等。

唐三彩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唐初国力的强盛;从脸部稍胖、体态丰满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

七、历史题目唐三彩反映了唐代都城的特点是什么

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 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 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 了运用.有的就是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讲,这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系.在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吧,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各种文化, 包容了外来的好多文化,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从绘画也好,从陶瓷也好,从金银器的制作也好,它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这么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