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致处在生活低迷期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1995年,电影奥斯卡奖的评定,特别精彩,也可以说是神仙打架。因为这一年,有两部很精彩的电影都被选上了,它们分别是《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

这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实话实说,虽然1995年,《阿甘正传》是最后的大赢家,而《肖申克的救赎》惜败,我个人来说,是更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因为《肖申克的救赎》真的很经典,而且你在人生不同的状态来看的这部电影,感触是不一样的。

先来说下这部电影的简单剧情:银行家安迪因为“枪杀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这个罪名入狱,他其实是被冤枉的,但因为提供不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被法官判处了终身监禁。

后续在监狱中,安迪通过自己的力量,最终自我救赎,获得了自由。

有个评论很精彩,他说:“20岁看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坐在外面看,四十岁的时候才明白,我们是坐在里面看。”

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说说这次我看的电影: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在于行动;心怀希望,终有曙光。

1.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人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东西,第一想法就是逃离。可惜的是,一切东西都有个时间差,很难立刻逃离。

当这个时间差很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面临一个处境,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厌恶的东西。

有个名人说过:“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通常来说,监狱里没有自由,没有人权。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喜欢它。

但是对于一个在监狱里,待了几十年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他已经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监狱对于他来说,就是家一样的存在。

所以,几十年后,当老布能出监狱时,老布是恐慌,是抗拒出去的。为此,他不惜伤害狱友,希望能继续待在监狱中。

但是,老布还是不得不走出去。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和这个新世界脱轨太严重。

老布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电影里的老布像不像我们自己,那个监狱就如同是一种束缚,我们想挣脱的东西,比如工作,生活等。

当有一天,当我们真的挣脱了这个束缚,很可能才发现,我们想挣脱的东西,却成了我们真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果不想一辈子从心里真正束缚住,我们需要的就是行动起来。

2.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在于行动

我们从小都听过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我理解的运动是把我们的想法付出行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喜欢鲜活的自己,喜欢有想法的自己。

监狱里的人,每天过着重复单调的生活,里面的人最富有的东西就是时间。

时间是世界上保质期最短的东西,此时此刻不花掉,就立马没有了。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人公安迪就是一个特别会花时间的人。他把时间通过行动,置换成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荒废掉。

安迪在监狱里除了最初的不适应,都一直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

安迪在监狱里待了19年,干了三件大事。

用一把六七英寸的小锤子挖了一条地道,给自己换来了自由。

用自己银行家的技能,帮助典狱长报税洗黑钱,在监狱里获得了还算比较好的待遇,最终走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能力惩罚了典狱长,获得了自己19年的劳务费。

通过坚持给州议会写信,获得了资金,扩建了监狱的图书馆。源源不断的新书,为他提供了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渠道。

我们一辈子的时间就像一杯水一样,与其干放着在那,等它挥发得无影无踪。不如让它成为我们身体里的水分子,保持我们生命的活力。

最简单的,去发展一个自己的爱好,图个开心也是好的。

3.心怀希望,终有曙光

人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内核,可以理解为自己的信念。

没有内核的人,就像一个断线的风筝,风吹哪就去哪,没有自己的方向。

人的内核里可以承载任何东西,比如希望。

安迪说:“心中有希望的人,永远有希望。”

是的,在监狱待了好多年,安迪心中的希望之火一直没有熄灭,他也一直在为希望做着努力。

监狱里的其他人,随着时间推移,都没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希望,他们认为希望会让人发疯。

虽然安迪一直被困在高墙里面,但是他的心是自由的,就像他自己说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有自己内核的人,他除了方向明确,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坚强,当生活发生变故时,不会被轻易打倒。

安迪在监狱里也有崩溃的时候。当他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无辜时,典狱长因为自己的私心,摧毁了他能通过正常途径出去的证据。

然而,安迪消沉一段时间后,又重拾了自己的希望,最终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新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内核,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样,心怀希望,付出行动,终会获得曙光。

希望身处黑夜而迷茫的我们,都能学会在自己的心里,点上一盏不会被风吹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