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怀清的段怀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含当代文学批评)
论文:
三个层面、三条途径、三种结果:欧文.白璧德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8期;
2.
梅光迪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批评,《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7期转载;
3.
梁实秋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一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
4.
“学衡”与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学报》,2001年3期;
5.
论浩然60年代初期的短篇小说;《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
挥之不去的欧文.白璧底;《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
7.“泉社”与“新诗座谈会”;《新文学史料》,2002年4期,收录《文人集团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程光炜 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8.最长的一夜:论《老残游记》的完整性。《浙江大学学报》06年6期(该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前沿”摘要介绍,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夏薇)。
9. “十七年文学”国际研讨会简讯。《浙江大学学报》06年3期;
10.“十七年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吴秀明、段怀清《文学评论》06年4期。此文另收张炯、白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耆英与《祷天神祝文并序》。《清史研究》06年3期;该文被《2006年清史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室朱昌荣,刊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主编“中华文史网”)列入2006年度“晚清史.政治与外交研究”方面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有突破的论文。
12.“捐赠研究”与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术。《社会科学论坛》06年10期
13.十年之间的忧思与批判--两个留学生的上皇帝书。《社会科学论坛》06年12期;
14.穆旦的一九五七年。《随笔》2006年8期;
15.知识分子文学话语权力的“隐性叙述”及其终结。浙江大学“十七年文学”国际研讨会入选论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晚近口岸文化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区域中心的变迁:以王韬及近代上海新型知识分子文化的生成为中心。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社科联联合举办“区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入选论文并获“优秀论文”奖,作专题发言。06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17.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三个尚待澄清之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3期,
18.从《学衡》到《国风》:论现代批评史上的“东南学派”,《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9.梅光迪年谱简编。北京《新文学史料》2007年1期
20.当“孤独”成为一种审美。北京《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2期
曾觉之与普鲁斯特。北京《新文学史料》2007年2期
22.张荫麟与《浮士德》,北京《新文学史料》2007年3期;
23.戴望舒一封未公开的信及其他,北京《新文学史料》2007年4期;
24.胡适晚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双重反思,《浙江学刊》(待刊)
25.诗与一代之事:关于诗人冀汸、《诗垦地》及其他,《复旦大学现代文学研究集刊.胡风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曾经的思想与时代:《思想与时代》文选导读;3万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7.胡适和他的《容忍与自由》;2万字;《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10月号;
28.《王国维与中国现代人文学术的兴起》,在“纪念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论文(2007年11月9-12)。观点为《文艺报》摘要刊登,200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