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在国家十二五期间会有怎样的发展规划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01
哈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哈密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主要阐明哈密市战略意图,提出未来五年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保障措施、项目安排,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十二五”期间哈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着力构筑优势产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7.76亿元,是“十五”末的1.1倍,年均增长15.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46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94亿元,是“十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4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615元和6567元,年均分别增长13.07%和13.7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65亿元,是“十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41.69%;五年累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8.35亿元,是“十五”末的1.2倍,年均增长16.65%。
  ——“十一五”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2.2:33.5:54.3进一步演进为2010年的11.8:41.4:46.8。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枣为主的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2010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3.93亿元,年均增长9.95%;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以园区为载体,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2010年完成第二产业48.79亿元,是“十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22.26%,其中:工业增加值34.11亿元,是“十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21.61%;建筑业14.68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24.64%;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以旅游餐饮、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信息通讯为主导的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完成第三产业55.05亿元,年均增长11.72%。
  ——“十一五”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十一五”时期,哈密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建设了一批民生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工程,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完成了一批城镇道路、农村电网改造、送电到乡、供排水、集中供热等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全市城市道路里程达到200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城市道路主体骨架;天然气管网实现城区全覆盖,气化率达到80%以上;新增绿化面积21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86平方米;城市建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25.89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3.2%。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194.13公里,其中重点农村公路435公里,通村油路493.36公里,通达公路264.77公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建成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4个;建设日光温室累计1.2万座,面积达2.4万亩;建成田间高效节水面积48.07万亩,新建防渗渠186公里,维修防渗渠460公里。同时,积极配合连霍高速公路哈密过境段、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以及兰新铁路二线、哈密到瓜州750千伏双回输电建设、哈密机场的复航等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了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医疗体系,确保了一村至少有一名医生的标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文化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建成了乡(镇)文化站18个、村级文化室20个、农家书屋41个、环天山万里行标准篮球场地44个,连续举办了五届哈密瓜节、城市百日广场文体活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认定创业基地6家,新建和改建创业孵化基地各1家,组织创业培训2330人,是创建之初总数的10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十一五”末全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11‰和3.75‰。
  ——“十一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哈密市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天然林保护、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水土保持、风沙防控、环境污染防治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工程进一步推进。哈密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1%。
  ——“十一五”是争创工作硕果累累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哈密市各项争创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荣获了“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市”、“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市”、“全国首批创建法制城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中国观赏石之城”、全国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一五”是哈密市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2005年“十一五”目标年均增速(%)2010年“十一五”实际年均增速(%)
  GDP(亿元)58.4312117.7615.53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7.12813.939.95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19.571948.7922.26
  工业增加值(亿元)15.42034.1121.61
  建筑业增加值(亿元)4.17 14.6824.61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31.741255.0511.72
  三次产业结构12.2:33.5:54.38:47:4511.8:41.4:46.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2.761813041.6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7.291637.1916.56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282012.9441.5
  年末总人口(万人)41.89 44.681.3
  城镇化率(%)60.87到2010年达到65%以上63.2—
  森林覆盖率(%) 到2010年达到1.16%以上1—
  城镇登记失业率(%) “十一五”期间控制在4%以内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368到2010年达到1万元以上1361513.07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3445到2010年达到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656713.77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哈密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集聚资本的旺盛期、经济总量的扩张期、质量效益的提升期,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前所未有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扶持措施支持哈密市跨越式发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扶持政策,加大全国对口援疆的力度,重点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建设,有利于哈密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河南省全方位对口援建推动哈密市跨越式发展。河南省对口援建哈密地区,将在资金、人才、干部、产业协作等方面全面开展。区别以往援建工作,这次援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产业协作。利用河南省在产业方面的优势,来提升哈密市产业,尤其是一些重点行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物流业等,产业协作空间巨大,为哈密市重点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哈密市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会继续加大对新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兰新铁路第二条双线、哈罗、哈将、临哈等铁路线、连霍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等高级公路、哈密-郑州±10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大提升哈密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新疆东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东联西出”的物流集散地。四是优势资源转换推动哈密市跨越式发展。哈密市的煤、铁、铜、镍、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在全疆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加大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步伐,形成产业聚集,是实现哈密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有效途径。
  同时,“十二五”期间哈密市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综合发展速度缓慢;工业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不高,工业结构偏向于采掘业,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制造业发展缓慢,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产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二是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随着哈密市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类创新性、创意性、领军性人才和专业人才、技能人才极度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哈密市跨越式发展需要。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就业结构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社会保障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收入差距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生活还比较困难,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地方财政实力不强,依靠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非常有限。四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迫切。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将成倍增加,水资源的制约瓶颈仍然存在;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森林覆盖率还较低,各类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这都要求在集约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上要有新的思路。五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繁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仍然长期存在;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将趋于复杂,收入分配、征地拆迁、人口流动引发的社会管理缺位问题仍将使各类矛盾不断出现,必须在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上有新的进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在地区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旅游旺市、南园北牧、安居富民”的发展思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变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建设为重点,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两个可持续”为总要求,加快推进煤电冶、风电、光电、煤电、煤炭生产交易及外运、制造业、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八大基地”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结构转型、安居富民、可持续发展、民生事业、和谐稳定“六大新跨越”,力争把我市建设成现代文化型、新型工业型、生态宜居型、创新活力型、开放文明型人口在50万以上的新疆东部中心城市和西部明珠。
  “十二五”时期,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跨越。以科学发展观引导经济社会进步,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哈密市国民经济中工业经济地位日益突出的优势,坚持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坚持在新型工业化深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特色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把特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围绕煤炭、风能、太阳能、黑色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转换,发展煤炭、煤电、风电、光电、高载能、装备制造和高技术等特色优势工业产业;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发展以大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依托“哈密瓜、哈密大枣、哈密奇石”三张城市名片,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等,不断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和培育新兴产业步伐。
  ——坚持和谐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第一、民生优先、造福人民,积极实施惠民富民政策,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坚持民族大团结,推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土地、产业、人口聚集、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机制及多元投资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科教人才资源向现实发展优势的转化,增强自我创新能力。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围绕地区“把哈密建成新疆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疆煤东运、疆电东送,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枢纽和现代化的商品物流集散地”的目标,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围绕地区到2013年实现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收入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农牧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25%以上,2015年达到408亿元,力争较2010年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2015年达到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2015年达到700亿元,较“十一五”时期翻两番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2015年达到80亿元,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4%以内。
  ——结构转型要有新突破。依托哈密市各类能源、矿产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新兴产业培育战略,初步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显著提升,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015年达到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2015年达到25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以上,2015年达到174亿元,建筑业年均增长39%以上,2015年达到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达到1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调整为6: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