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的有关传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4

南明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南环路,莲都区城南 1.5 公里,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今山顶云阁崖刻有“灵崇”两大字,传为葛洪所书。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 古人有诗写照:“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 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丽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迹而价值倍增。现在,整个南明山风景区已以她绰约多姿的独特风貌亭亭玉立于瓯江之畔,为浙南地区增添了一处旅游胜地。 南明山现存摩崖题记58处,主要分布在石梁、高阳洞、云阁崖三处:石梁现存题记20处,其中有北宋元?八年(1093年)处州太守关景晖的题刻。该题记已被磨去一半,后刻“石梁”二字。此外,还有明、清两代有关南明山游记的碑刻六方;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北宋时期,在下洞口附近刻有“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等字,此题记是沈括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游南明山时所刻。在高阳洞口还有一则记载洪水的题刻;云阁崖有摩崖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传为东晋葛洪所书。 南明山摩崖石刻,位于浙江省丽山市莲都区城南1.5公里的南明山上。与城区隔瓯江相望。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此地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现有摩崖石刻58处,主要分列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3处。石梁长达十数丈,凌空横悬,喻为“半云”、“悬虹”,刻有题记20处;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宋人遗迹。云阁崖有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 洪所书。“南明山”三个字为北宋杰出书画家米芾书写的正书,字径零点五米,笔力遒劲,飘逸洒脱。旁有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处州郡宋刘泾的赞语和题款,赞美米芾手迹“书之字奇崛,与山两相高。山可朽壤为,此书常壁立”。据志书记载,“南明山”三个字是当时处州郡宋刘泾到涟水请米芾书写,带回丽水刻在南明山阁崖的。山与城之间有碧波涟漪的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对于这样一个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诗曰:“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1981年南明山摩崖石刻列为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梁位于南明山半山腰,走完“百廿步”石阶,迎面便是著名的南明山大石梁,一条巨石横空十余丈,气势雄伟,也叫“仙桥”,与缙云仙都的石笋有异曲同工之妙。石梁上有“半云”、“悬虹”等摩崖石刻二十余处。相传是晋代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学家葛洪书写的,是南明山摩崖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一处。刻石深约米指,字径零点四五米,隶书,笔法古朴浑厚,摩刻在南明山云阁崖间。《处州府志.金石篇》赞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云阁崖南明山摩崖题刻米芾题上高低错落地遍布历朝学者、文人的题刻。测览这些题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隶书题字——“灵崇”。这是南明山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处。字径一尺四,深约半指,笔法古朴浑厚。《处州府志·金石篇》赞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相传是我国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学家葛洪书写的。据说他曾经隐居丽水南明山炼丹,仁寿寺后有一口古井,葛洪炼丹时使用过这口井里的水,故名“葛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甘冽。清处州太守陈璚还为此留下了“葛翁仙去也,何处觅丹砂。虹断石梁瀑,莺留山洞花”的诗句。至今,这一带地方仍有葛洪炼丹的故事在流传。在葛洪手迹的旁边,有北宋绍圣年问处州郡守刘泾的书赞题刻,赞誉葛仙翁真迹“灵崇故挥扫,缥缈神飞惊”。刘泾是四川简州人,北宋熙宁进士,他工书善画,对金石颇有研究,并编有《成都刻石总目》。这条八百多年前的书赞考证,可以消除历来对葛洪手迹的质疑,题刻因风雨冲刷剥蚀,后人摩平复刻,镌刻着北宋杰出书画家米芾书写的“南明山”三个行书大字。字径一尺五,笔力遒劲,飘逸洒脱。旁有刘泾的行书题款,赞美米元章手迹“书之字奇崛,与山两相高。山可朽壤为,此书常壁立。”,米芾精于书法,用笔俊迈,索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宋史》本传说他“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他的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人称“宋四家”。米芾并没有到过丽水,据志书记载,“南明山”三个字是当时处州郡守刘泾到涟水请米芾书写,带回丽水镌刻在南明山云阁崖的。 高阳洞南明山摩崖题刻上的“灵崇”二字由一块巨石覆盖于山崖而形成的一个天然洞隙,长二十米,宽三米。洞壁上有许多题刻,最引入注目的是洞北壁北宋著名学者沈括的题字:“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共四行二十一个字。正书体,字径六寸。宋神宗熙宁六年即公元—零七三年,沈括奉命察访农田水利,行经丽水,顺便游览南明山,欣然题刻留名。高阳洞洞口的下首崖壁上还有无名氏刻写的《高阳洞纪事》:“大宋绍兴甲子丙寅岁,洪水自溪暴涨,约高八丈,人多避于楼屋,误死者不可胜计,因纪于石,以告后来。”纪事真实记录了公元一一四四年和一一四六年两次洪水暴发给丽水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南南明山高阳洞摩崖题刻明山摩崖题刻主要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明人屠隆说“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题咏,丘壑生辉,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迹而价值倍增。为浙南地区的旅游胜地。南明山最高处是“云阁崖”,它是一块高16米,宽66米左右的崖避,崖上建一个四角阁。在阁后方的崖避上,有葛洪题刻的“灵崇”两字,字态“飘若游龙,矫似惊龙”。还有米芾井,名葛井,传说是葛洪当年炼丹用的水井。南明山摩崖石刻位于丽水城南三里许的南明山。现已查明摩崖石刻有五南明山石梁摩崖题刻十八处,其中有相传为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所题的“灵崇”,北宋杰出书画家米蒂“南明山”题字,北宋沈括的记游题名。还有南宋绍兴年间,洪水灾害及“处州七千子弟”应征抗日的题记,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在石梁下另立有明、清两朝名人记游南明山的诗刻碑石六方。摩崖石刻以石梁、高阳洞、云阁崖三处最多。南明山摩崖题刻南明山摩崖石刻于1963年3月11日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云阁崖、高阳洞、石梁及山上其他各处摩崖题刻及所在岩壁。建设控制地带:整个南明山文物风景区。 南明山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而且其中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这些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