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办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8
  日前,记者来到南县,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运和。   记者:作为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湖区县,近几年南县教育的发展令人瞩目。您如何看待南县的教育发展现状?
  张运和:诚如您所言,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弱县,2008年财政收入209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0元。即便如此,我们坚信,穷县同样能办好教育,穷县更应该办好教育。应该说,通过努力,我县教育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早在1997年,南县就是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后来随着幼教办学体制的改革,幼儿教育办学主体呈多元化趋向。这几年,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出了几项重大政策性措施。我县紧紧把握契机,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3年改造新建校舍面积116856平方米,投入2192.5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现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功能用房配套齐全,体育仪器装备基本达标,合格学校比例逐年提升。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南县一中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堪称一流,是南县人民引以为豪的一所学校。此外,我们还在河东、河中、河西分别保留了一所农村普高。我县高中教育入学率已达到了78%,这个比例距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只有一步之遥。职业教育是近年我县教育发展的又一个亮点。我县抓职业教育主要突出3个方面:一是抓数量,促规模扩张。4年前,我县普职比例大概在8:2左右,目前达到了6:4,很快可望实现1:1,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二是抓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能教给学生一技之长,使学生获得谋生的本领,职业教育就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全县无论是公办职校还是民办职校,都有自己的精品专业、特色专业,能够做到使学生学有所获,使家长、社会方方面面都比较满意。三是抓项目引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不算强,但我们凭着一股韧劲,硬是把“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等一系列项目引入到了南县。
  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我们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把教育办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我认为这几年教育系统抓质量的措施是得力的,也是有成效的。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早几年,南县每年到外县市就读初中或高中的学生人数不少。之所以舍近求远,关键是学生家长对本县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意、不信任。近两年来,这一现象已经有很大改观,已经在外地求学的学生也要求回来就读。由“外流”向“回流”转变,这中间有只“无形的手”,这只“手”就是教育教学质量。这几年我县上本科二批以上的考生人数逐年攀升,去年增长比例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将要达到800人左右。初中毕业会考我们也连续3年居全市先进行列,职校学生就业安置达到了99%。质量上去了,比怎么宣传都管用,老百姓自然会满意。
  教育的资源得到了重组优化,教育效益提高了。这几年,我们加快了中小学布局调整,5年共撤并学校67所。我多次和教育部门的同志讲,学校布局调整既要考虑学生的就学方便,又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两者统筹兼顾。政府对这项工作也作了几次专题调研和督查,老百姓是基本满意的。学校布局调整先从农村中小学人手,逐步涉及到了各个学段。我们动员两个行局让出办公场地,对基础较好、具备条件的城区学校实行扩容,把县城周边的几所学校纳入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的整体规划。政府出面将商业用地划拨给学校办学,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这些工作符合民心,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实施起来也就比较顺利。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育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素质教育实施卓有成效。实实在在说,作为县长,我对教育规律、办学理念这些东西并不是十分了解,但我对实施素质教育是理解和支持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素质全面的人,学校教育必须根据“人”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来进行,而不是按照工厂、企业的产品来塑造。政府要做的是尽可能为教育系统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在评估考核方面予以督促。我县实施素质教育抓出了这么几个方面的亮点:一是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成功总结出了“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这一德育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很符合学生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家庭、社会也广泛认可。去年,我们还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了首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二是艺体教育富有成效。据我了解,“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些活动在我县各中小学校都开展得很好,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去年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中小学生的舞蹈、歌咏、绘画、书法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县的中小学生参加全市的“三独”比赛,获奖等次和比例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列,参加全市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也都有不俗的表现。三是近几年我们的科技创新教育也抓得红红火火,我县学生频频在全国和省、市的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大奖。
  记者:据了解,南县这几年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抓得卓有成效。在今年县里的人大会议上,您提出要进一步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当作“民心工程”来抓,您能就此谈谈吗?
  张运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国务院和省政府实施的重大工程,是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的重要举措。我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建设项目自2007年起全面动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建设项目学校4所,修建学生食堂、宿舍5栋,较好地改善了农村初中学校生活条件,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安全、卫生和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巩固和提高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县提前启动了建设项目的要求,4所项目校计划兴建学生食堂、寝室6栋,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工程立项、招标、报建等手续,正在高质量、快速度建设,将在7月份前全部竣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校舍改造工程,要求必须把好事办好,把这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为此,县政府成立了以我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发改、建设、国土、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所有项目均享受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优惠政策和相关待遇。
  当然,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能否顺利推进,具体的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十分重要。为保障今年的工程如期高效完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一是科学规划,规范推进。我们要求项目建设规 划具体实施人员必须深入每一所中小学校调研,立足于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的思路和方案。在制定改造工程规划中,切实遵循“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均衡推进”的要求,对拟定纳入规划的项目学校进行认真审核,统筹考虑,严格把关。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两个明确”:目标指向明确,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原则上不考虑教学条件改善问题;范围指向明确,资金投入范围侧重于急需解决的学校,保证资金集中投入,重点突破,达到“建一所,成一所”的目标。
  二是严格程序,确保质量。今年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要求在7月份前全部完工,时间十分紧,但工程质量要求却不能有半点放松。我们要求,我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要实施严格的基本建设程序,即实行“一统一”(统一规划)、“二控制”(控制规模、造价)、“三强化”(强化资金管理、质量监理、过程监管)、“四把关”(选址关、招标关、施工关、质控关)、“五建制”健立招标制、业主负责制、挂牌公示制、工程月报制、现场监察制等措施,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和重大责任事故,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建立制度。严格督查。按照有关管理要求,我县制定了《南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管理规章》,建立了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项目建设具体实施人员定期向县级主要领导通报工程进度情况。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项目推进情况作为年度专项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不定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实施工程中的计划执行、工程进度、规范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指导、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限期整改。
  记者:当前,南县教育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您对南县教育工作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何展望?
  张运和:教育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时势,老百姓才会满意。
  对目前我县义务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要找准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发展农村教育要重视两点: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包括校舍、设备、远程教育等。二是要下决心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关于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社会上一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响应号召逐步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等。
  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各学段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和政府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今后我县要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由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要重视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这几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增加较快,将来教育投入还要进一步增加。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怎样使教育资金更加合理使用,重视教育投入的绩效,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惠及更多的学生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