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这个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在曼谷王朝之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8
泰国,全称为泰王国(Kingdom of Thailand),位于东南亚,东邻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泰国在1949年5月11日之前被称为暹罗。
泰国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为3:2,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国旗的红色代表民族和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蓝色代表王室,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泰国国徽是一个极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图腾图案,深红色的大鹏是泰国民间传说中鹰面人身的神灵。泰国国花为稻花(禾本科)。
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泰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
泰国货币为铢(baht),符号为THB。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其信徒占95%,其次伊斯兰教占3.8%,基督教占0.5%,其他0.7%。
泰国面积为513,11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50,总人口为65,444,371,世界排名第19,人口密度为127/km²,世界排名第59。泰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和苗改做闷、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
泰国首都为曼谷(Bangkok),注册人口584万(2006年12月)。泰国国家元首为国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拉玛九世王,1946年6月9日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
泰国国际电话区号为66,国际域名缩写为TH。泰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宪法规定泰王国是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体制国家。
泰国的重要节日包括宋干节(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灯节(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和国庆日(国王诞辰日,公历十二月五日)。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凉三季。
泰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最初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并不是泰族。泰族起源于中国的南部,于公元第十一与十二世纪移居到目前的泰国。泰国历史上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1238年,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建立。16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末,拉玛四世王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五世王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932年6月,拉玛七世王时期,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1939年,泰国更名,后经几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国。
泰国与北京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
泰国国境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变,可分为西、中、东、南四个部分。泰国西部为山区,是喜玛拉雅山脉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脉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东北部是呵叻高原,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泰国南部是西部山脉的延续,山脉再向南形成马来半岛,最狭处核弯称为克拉地峡。
泰国气候方面,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下摄氏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较凉的东北季候风影响比较干燥,3月到5月气温最高,可达摄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风影响,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热带气旋从南中国海经过中南半岛吹袭泰国东部,但在暹罗湾形成的热带气旋为数甚少且弱。
泰国目前之地方,于几千年前即有人居住,但并不是泰族。据一般的了解,泰族是发源于中国的南部,而于公元第十一与十二世纪才移居到目前的泰国。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曼清发现许多古老的遗迹,证明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期。史前正确的资料至目前仍然不明,因为泰国的风俗和残存的文化一直在变动,而且很少记载下来,尤其在第十八世纪,由于受到外族的侵略而毁了不少早期的文物。
公元第十三世纪末,泰国史上的第一位最英明的国王——孟莱大帝,就在目前泰国北部的清莱与清迈一带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当时所兴建的庙宇显示受到佛教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泰国除了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外,孟族、高棉族对泰国的影响也不小。泰国最大的民族是泰族,这些住在北部的民族,早期已能够自给自足,但他们的军事力量都相当薄弱,在公元十三世纪初,终被邻国吴哥王朝的高棉族所征服,不过,这段人侵时间并不长,泰族在1238年打了一次胜仗,从高棉人手中夺回素可泰城,并建立起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定都素可泰。
素可泰在巴利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当时,泰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年号,以表明新时期的开始。素可泰王朝的君主为兰甘杏大帝,他被泰国人尊称为“泰国之父”。其最大的贡献,是将国内通行的真腊(即高棉)文字,改创成泰国自己的文字。约在1283年,泰文开始在全国流行。兰甘杏大帝受人尊重的另一原因,是他团结各族,以平等方式对待泰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高棉人、马来人和华人。他本身亦崇尚佛教,并派信徒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学习佛经,让他们回国后宣扬小乘佛教教义。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国泰民安,其势力开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扩展。到公元十四世妃初期,素可泰王朝的势力,已经影响整个马来半岛和老挝(即辽国)一带。兰甘杏去世后,强盛一时的王朝逐渐衰弱下去。此时,泰团东部的一股泰族势力,正在日益肚大,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区。
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玛铁菩堤,结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汇合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耶(华人称之为大城),并立号为王,这就是后来的大城王朝。拉玛铁菩堤称王后,立即展开外交和军事攻势,有意占领整个湄南河流域,包括北部的素可泰王朝。他的精明思想和治国才能,为大城王朝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且取代了素可泰王朝的地位。大城王朝维持了四百多年,经历三十三位君主。十五世纪末,绕非洲好望角至东方之航线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前往泰国通商。首先到来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占领了马六甲一带后,于1512年抵达大城。从此,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亦相继而来,企图在泰国这块富饶土地上获得利益。此外,泰国与邻国缅甸在这一时期经常发生冲突,持续了一段很长时间。
1767年,缅军再次攻入大城,城内的王宫、佛寺、民房和艺术宝藏均被摧毁。昔日的辉煌殿阁,如今只存残垣断壁,荒草遍地,谨供游人凭吊而已。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陷落后,缅军仍留下士兵驻守,以镇压泰国人的反抗。但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却崛起了一支抗缅部队,这支部队的主将原是大城王朝的将领郑信(在中国史书称郑昭)。郑信是华人后裔,其父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由于家贫才往泰国谋生,并与一泰族女子结婚,于1734年诞下郑信。郑信当日在大城被侵时,率领随从逃出大城,于泰国东南的罗勇府建立基地,组织力量,半年后部队分乘战船,沿湄南河而上,首先攻破了西岸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到大城与缅军展开血战,最后终于收复渝陷的大城。郑信进城,目睹昔日首都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决定迁都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起泰国的第三涸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