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蓝思步步进逼 鸿海坐拥独门优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中美贸易纷争之下,让全球产业出现了新的变局,一个全新的G2架构在中美双方的竞争之下逐渐成形。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加深了中美之间的隔阂,亦直接带动了对G2架构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业者开始真正的思考,在面对今后似乎已经无可避免的G2架构下,要如何继续维持在市场端的全球化发展。


不仅是供应链端,就连品牌端业者,在面对G2架构的压力下,也开始着手进行产品供应链的重新规划。所以面对近期所谓的红色供应链兴起,背后不仅是中国大陆供应链业者本身想要寻求新市场发展,更包含了在落实G2架构的压力下,品牌业者不得不加速推动想要建立的保险机制。


中国业者崛起 台商逐步淡出


在这波风潮中,最吸引台湾市场眼光的,莫过于纬创将旗下苏州组装厂纬新资通(昆山)及江苏纬创投资,售予近年迅速崛起的中国业者立讯精密,之后没过多久,台湾金属机壳业者可成,也将位于中国泰州的可胜及可利2个厂区出售给中国手机玻璃业者蓝思 科技 。


虽然,同属机壳产业的铠胜,最终没有并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由立讯接手,反倒是重回母集团和硕的怀抱,不过由于和硕与铠胜之间,以及两者与苹果之间,都还有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因此,后续是否还会有新的发展,也还无法定论。


其实,立讯与蓝思近期的动作,不管背后是不是苹果在下指导棋,但两者锁定切入智能型手机组装供应链的意图,却是相当明显。然而面对中国供应链业者的迅速崛起,台湾市场更为关注的是,身为目前苹果智能型手机最大组装担当的鸿海,是否仍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得以扛下来自中国供应链业者的蚕食。


立讯迎娶纬创 效益仍须再议


立讯拿下纬创智能型手机的主要生产基地,目的不用说,一定是为了争取今后苹果在智能型手机方面组装的订单。由于目前立讯已经是苹果AirPods系列产品的最大组装业者,想要进一步跨足到智能型手机组装业务,不仅合情合理,更是非做不可。


与其由立讯自己从无到有的重新建置,透过取得纬创的生产基地,不仅是获得了相关的资产,同时也得到了纬创先前在智能型手机方面所累积的生产经验,这些对于降低今后立讯跨足智能型手机组装的学习曲线及相关成本上,不得不说立讯这新台币138亿元,不仅不贵,考虑到长期可能的获利,还算十分划算的价格。


只是,立讯同时也应该要考虑的是,纬创如果在苹果智能型手机的组装上拥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就不会长期以来一直位居在组装名单的第三顺位,还时不时的传出流失订单的消息。毕竟,客户的要求与缴交的成绩就摆在那里,立讯能否再次凭借着中台混合的优势,重新颠覆既有排名,就值得再观察。


除了立讯之外,取得可成智能型手机机壳主要生产基地的蓝思,目前看来其实整体的竞争力,反较立讯更值得关切。


蓝思整合可成 整体效益可期


相较于立讯是从AirPods系列开始之后才正式大规模进入苹果供应链中,从事玻璃盖板产业的蓝思,则是从苹果第一代智能型手机开始,就是苹果相关产品的主要供货商。在全球G2架构下,苹果必然要重塑不同体系的供应链,所以蓝思和立讯一样,在苹果大中华区的战略部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首发位置。


对蓝思而言,跨入金属机壳领域后,不仅蓝思本身在业务上得以增加新范畴,更重要的是在苹果供应链中的角色也将更为重要。且与立讯相较,蓝思结合玻璃盖板与金属机壳的整合性,亦会远优于想从AirPods系列产品跨入智能型手机领域的立讯。虽然,AirPods系列产品与智能型手机在使用上息息相关,但是从产品端,就组装面而言,玻璃盖板与金属机壳之间的整合,绝对远超于跨越2个产品线之间的关联性。


况且随着5G产品今后将成为智能型手机产品的主流,考虑到5G频谱的特性,因此5G手机在天线设计上,不仅是用量增加,同时在处理电磁干扰的部分亦将会更为严峻。由于金属机壳在5G天线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强的电磁干扰,电磁屏蔽效应相对严重,因此,玻璃盖板极有可能在5G手机时代重新回到主流产品在线。


蓝思本身是玻璃盖板的主要供货商,近年又在复合式材料、触控、贴合等领域进行投资,这次结合了可成原本在金属机壳产业上的能力,整体的综合效益,即便无法在2020年的新款智能型手机的生产上带来贡献,相信在双方组织在完成磨合之后,必然将会对既有的产业生态再度带来新的翻转力量。


面对新进挑战 鸿海优势为何?


虽然,近期鸿海不断强调自己在零组件、云端服务器等产业上的成绩,以及对营运上的贡献,但鸿海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苹果目前仍是最重要的主要客户,而且在零组件的交易方面,应该也有不少与苹果的产品有关。所以,中国供应链业者的崛起与进逼,让鸿海势必要面对这一波新的挑战。

除了长期代工所累积的组装制造经验外,鸿海最大的优势还是庞大的制造规模,与目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的制造厂区。


一般认为,一旦G2架构正式落实之后,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也将因此出现区隔。包括立讯及蓝思最大的机会则是争取苹果在中国地区的生产比重,毕竟中国目前已经苹果第二大的市场,若能释出,不论是对立讯或蓝思都会是相当丰厚的挹注。


只是面对鸿海在中国既有的产能规模,再加上鸿海从第一代起,就担任苹果最大组装业者所累积的经验与实力,意欲切入组装业务的立讯或蓝思,能否在短时间内赶上,是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毕竟,犯得错越少,获利的机会就越大。


所以,就算是立讯取得纬创的生产基地,或蓝思在产品端的整合上得到些许优势,要弥补与鸿海之间,在产能规模与相关经验上的差距,还有待考验。即便立讯与蓝思可以迅速的跨越经验上的障碍,也还有生产规模上的考验。


特别是面对近年大环境的动荡,业者多半需要掌握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是否愿意且能够对建立新厂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支出,也是新进业者需要考虑的部分。


与产能规模相关的另一点是,鸿海长期在全球布局设厂,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目前中国与非中国的制造比重约在7:3,虽然比重上有些悬殊,不过考虑到鸿海的量体,这30%的差异,对其他想要切入的业者而言,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差异。未来一旦G2架构落实之后,对于中国业者想要跨出中国,特别是前往目前最热门的印度设立新产线,势必将更为辛苦。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