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原型人生经历有多传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孙皇后

最近新播剧《大明风华》讲述了历经明代七朝六帝的女主孙若微从“叛贼”到皇后最后成为皇太后决定朝政的传奇一生。汤唯这位一直以来走“高级”路线的电影咖,首次出演电视剧也是为这部剧赚足了话题。而剧中由汤唯饰演的孙若微的原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宣宗皇后孙皇后。剧中孙若微出生于建文,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七朝。至于历史上孙皇后出生不详,但肯定经历了包括永乐在内的六朝。对孙皇后的历史功绩褒贬不一,但她的确影响甚至决定了明朝中期的政治。贬低者认为孙皇后争金宝,废原后,变乱宫闱;褒扬者认为孙皇后(当时已是太后)挺郕王、护北京、救亡社稷、参与夺门、复正统,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论如何,孙皇后的确是一代传奇女子,难怪能吸引汤唯出演呢!而最令人佩服的就是,她能决定政治,却没有干涉政治,这一点是清代老佛爷该好好学学的。

孙皇后

一、孙皇后生平

皇后孙氏,山东邹平人,其父孙忠为永城县主簿(盘点明朝皇后出身都不高贵,至少没有太大实权)。宣宗朱瞻基的外婆恰为永城人,所以朱瞻基青年时期就以经认识孙氏。朱瞻基遂被孙氏美貌打动。永乐帝为孙子朱瞻基选妃,孙氏亦参选,永乐帝的皇后徐皇后对孙氏甚为喜爱。最终永乐十五年上谕:令胡善祥(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为皇太孙妃,孙氏则为嫔。随着仁宗继位,朱瞻基从皇太孙升为皇太子,孙氏也升为了太子嫔。洪熙元年(1425),宣宗朱瞻基继位,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狄大人怎么当仁宗皇帝了

二、金宝、盗子及废后

地位升高了,真正的宫斗也就开始了。贵妃明显不是母仪天下的角色,比皇后差一截,所以在权力心的驱动下,孙氏也开始行动。当时宣宗爱玩乐,“车架颇事游幸”,而胡皇后“往往规讽”(《罪惟录》),所以引得宣宗厌烦“上稍厌后”(《胜朝彤史拾遗记》)。而孙氏则完全顺从宣宗,陪着宣宗一起玩乐,从而获得圣心,最终孙氏地位在上新台阶,得到了金宝——离后仅一步。

明制,皇后有金册金印之尊,金册即正式册封皇后的诏书;金印又称金宝,是皇后的玉玺。而一般皇妃只有册封的诏书(金册),没有专门的金印,从而体现双方地位区别。但孙氏通过陪玩,得到圣心,龙颜大悦之下再吹吹枕边风。孙氏最终成功动员宣宗,让宣宗亲自向皇太后、宣宗之母张氏进言求母后赐孙氏金印。张太后碍于宣宗的面子破例赐下金印,孙氏荣宠一时,《明史》载“贵妃有宝自此始”,开创了明朝的一大先河。赐孙氏金印,虽然名义上胡氏仍在孙氏之上,但孙氏已经脱离众多皇妃而出,成为仅次于皇后的后宫二号人物(皇太后名义上不管后官闲事)。

胡善祥

仅地位上和胡氏无区别还不够,为了防止胡氏反攻倒算,孙氏利用了最明智的一招——母以子贵。封建社会为了江山传承,皇帝最喜欢儿子,皇妃自然也能母以子贵。当时胡后无子、孙氏亦无子。孙氏瞄准了这一点,用了宫斗剧常见套路之假怀孕,《明史》载,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已子”,抢在胡后之前生下了宣宗第一个儿子后来的英宗朱祁镇。虽然当时就有人怀疑孙氏之子非亲生,但无证据只好作罢。

地位相等,又有了皇长子,离母仪天下就差一点了,所以孙氏最后这一步更是稳扎稳打。孙氏通过枕边风,使得宣宗完全倒向自己;又通过宣宗的说服,张太后也同意废后;朝臣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宣宗采纳了杨士奇的建议,设法让胡后主动退位,所以朝臣的反对也被平息了。宣德三年(1428)三月宣宗正式废后,孙氏成为皇后,胡氏无故被废“天下闻而怜之”(《明史》)

《大明风华》吴越饰张太后

这就是孙皇后最为人所诟病的原因。

三、延长大明国祚——北京保卫战

不管英宗是不是孙氏亲生,孙太后是不是盗子、引诱宣宗废后,这对大明发展无关,或者说无伤大雅,这仅是孙氏的个人品行。而孙氏力挺代宗继位,延长明朝国祚,这才是评价孙皇后功绩的主要依据。

宣宗短命而亡,孙皇后之子英宗继位,孙皇后升为太后。正统十四年英宗携王振北伐,结果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虏。也先携英宗南下,“以送上皇还京为名,与其汗脱脱不花寇紫荆关”,但实际“我(也先)常告天,求大元一统天下”(《明纪事本末》)

《大明风华》张艺兴饰明英宗

也先数万大军兵临北京,“京师大震”(《皇明通史》),北京“守备空虚,各营精锐,尽遣随征,军资器械十不存一”。英宗之子太幼,无人监国主持,朝廷一派散沙,内部的迁都派、投降妥协派都出来了,翰林徐珵就说:“验之星象……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明纪事本末》)

在这危急关头,孙太后站出来了。在接到土木堡战败消息之后,孙太后下懿旨封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令郕王监国:“今特敕郕王总其事,群臣其悉启王听令。”(《明纪事本末》)朱见深年幼,实权皆在郕王。随着也先携英宗南下势如破竹抵达北京,孙太后知道如果无皇帝,北京终将无法防守,所以做出了“皇太子幼冲,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明纪事本末》)的决定,而且“太后知于谦能任难,即以侍郎升本兵”(《胜朝彤史拾遗记》),信任于谦主持北京防卫。

《大明风华》苏可饰于谦

观土木堡战败之后,孙太后是有机会伸展权力的,她完全可以将英宗幼子朱见深立为傀儡,自己垂帘听政,大肆揽权,一如慈禧,但是她没有。纵观北京保卫战前后,她一如既往支持大明正统血脉——郕王,若无孙太后的极力支持,郕王是万万不可能继位的。也正是郕王继位称帝,在孙太后和景泰帝的强力支持下,主战派才有了后援,于谦才能救亡图存,大明江山才得以保存。在这一点上,孙太后对明朝政治的延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四、夺门——风水还是转回来了

虽然景泰帝受命于危难之间,承诺百年之后还政于太子(英宗之子、太子朱见深)。可皇位是个好东西,谁都想要,怎么可能给外人。最终力挽狂澜、励精图治、“渐开中兴”(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的代宗景泰帝也沦为了权力狂。

《大明风华》李昕亮饰代宗朱祁钰

英宗回銮之后即被代宗囚禁于南宫。关于代宗对待回銮后的英宗《明史》《万历野获编》有详细记载,如:对待英宗回銮返京,代宗的接待之礼就极为刻薄,“奉迎礼薄”(《明史》)薄到引起了朝臣的公然不满。英宗在南宫更是惨!南宫大门上锁灌铅;锦衣卫昼夜把守;食物仅能从小洞递入,而且还吃不饱,甚至要英宗的钱皇后“针绣出贸,或母家微有所进,以供玉食”(《万历野获编》);为了隔绝南宫和外界一切消息,防止流言传出,代宗还将南宫周围夷为平地。代宗还诛杀了一切和英宗私下见面的太监,这样的囚徒生活英宗渡过了七年。

代宗和英宗

代宗的疯狂还体现在想要除掉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上。景泰三年代宗正式废除了太子朱见深,但没敢杀他,可这一动摇国本的行为极不得人心。因为有约在先,北京保卫战前就约定代宗百年后要还政于英宗系,现在说话不算数,群臣哗然。也许真的有报应,代宗儿子朱见济仅成为太子一年便去世,英宗系迎来了复辟的机会。可代宗就是不肯复立英宗系,同时残杀了支持朱见深的御史钟同。

代宗之子朱见济死后,东宫空缺,代宗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朝臣们又开始了政治投机。最终石亨、曹吉祥把宝压在了被囚禁的太上皇身上。景泰八年七月十六日晚,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英宗复位。

关于在夺门前后孙太后所扮演的角色,当时代宗病危,英宗被囚,大明江山又面临着无主的动乱,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朝臣可能分成几派,互相内斗,甚至兵变,外族势力再度入侵,对大明江山终是一场浩劫。在这个危急关头能主导朝廷的还是几朝老人孙太后。

宣宗朱瞻基

孙太后对夺门完全不知情吗?不,孙太后对夺门态度明确,石亨等人“先密白太后,许之”(《明史》)。究其原因,一方面英宗作为孙太后的孩子,自然护短。但孙太后在英宗被囚禁七年中没有任何动作,证明孙太后绝不是谋求一己私利之人,绝不会为了自己利弊,惹得天下动荡,她只是在代宗无后且病危之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就是代宗太过分,忘恩负义、背弃前约。若不是代宗过分的权力追求,代宗还能得个善始善终的好名声,谷应泰云:“君子谓郕王末路,自同盗国,夺门之衅,身实召焉。”(《明史纪事本末》)。

就这样孙太后在又一次明朝危亡关头以自己的政治智慧又让明朝度过一次劫难。

孙若微

文史君说:

历史上孙太后可没孙若微那么惊奇跌宕的经历。孙太后固然有盗子废后的瑕疵,但无伤大雅,她对明朝政治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这才是历史该研究的事。现在电视剧正在播出中,剧中孙若微是否也给明朝政治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我们还是慢慢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