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1-09
浙江商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他们的发展历程总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而起起伏伏。
启示一:政策牵一发 浙商动全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浙江民间资本已遍布全国各地,投资的冲动却从来没有被过多压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拓展疆域的步伐。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浙江商人以他们不懈的努力,跳出浙江,在异地他乡又建设了一个与2005年浙江GDP规模(13365亿元)相当的“浙江”。
  追寻浙江商人创业的足迹,仔细分析浙江民资投资流向可以发现,浙资外投的地域分布并不仅局限于邻近的省市,从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及至西北大开发区域,再到现在的东北地区,这一次又一次创业“阵地”的转换,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资本的追利性,让浙江商人总是在追寻国家政策而布局事业的拓展。正如此次来开发区考察的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所说:“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的锋值已相继由珠江三角、长江三角,转移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东北三省锋值的中心则是环渤海经济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五点一线’。营口开发区地处渤海湾畔,处于‘五点一线’的重要节点,在这个重要节点之上,企业既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还可享受辽宁省‘五点一线’的优惠政策,二者的叠加让营口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更加优越。要知道,我们浙商对政策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性,总是围绕国家的政策布局自己的事业。”
  好一个“对政策的敏感性”!其实,能嗅出政策的变动趋势不仅体现出了浙江老板们的灵活,近百名会员“组团”到开发区考察的事实更证明了开发区优越的政策优势,这种政策优势赋予了开发区无限的商机与活力,提升了开发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位次。同时,也正是这种政策优势造就了开发区的“天时”之势,让开发区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浙商的视线。初次踏上开发区这片热土的台州商人陈能文坦言,没有双层政策优势,就没有他的此行。

启示二:开发区具备了浙商需要的资本承接力
  一个是经济资本雄厚的团队,一个是商机无限的国家级开发区,这种差异与互补让浙商与开发区在碰撞中彼此吸引。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有一些浙江人到开发区来投资开店,但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还是2003年的事。随着中国北方五金商贸城的落户,开发区与浙商在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的牵引下,开始了彼此间深层面上的合作。事实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五金商贸城的成功运作显示了浙商投资的前瞻性,百名浙商“组团”来访,充分说明了开发区在主观条件上已具备浙商们需要的资本承接力。这种承接力直接体现在投资环境的不断成熟。
  ——势头强劲的发展态势。营口开发区是一个具有优越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地区,拥有位居全国港口前十位的营口港以及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厂——鞍钢新厂。目前,这两大发展优势正在转变成地区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支撑,促进了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开发区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截至4月30日,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4602万元,同比增长6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738万元,同比增长97.6%,为全年计划的54.9%,提前2个月实现了任务过半。
  ——投资兴业的优势平台。开发区的决策者们确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积极打造投资兴业的优势平台。268平方公里现代化城市框架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合理,居住环境优美,大手笔规划建设的临港工业区和滨海工业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难怪许多浙商,一踏上开发区的土地,就一连说出“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路这么宽,没想到城这么绿,没想到人气这么旺。
  ——“重商、亲商”氛围浓厚。近年来,开发区以“安商、富商”为重点,精简政府审批事项,改进审批办法,努力做到政务“提速”、政策“透明”。实行有制度约束的一站式办公,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全面与国际办事法规及办事方法接轨,加速推进开发区式服务体系的形成。钱江五金建材商贸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锋对此感触深刻,“钱江水利在全国有很多投资,但开发区给我们的感觉最好。随着大项目纷至沓来,钱江五金建材商贸城的项目排位虽由当初全区的第一迅速推移至十强之后。但地位的变化并没有带来服务的打折,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们仍十分关注着我们的发展,全力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充分体现出‘诚信’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