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第二届状元技能大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31
关于印发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方案的通知
苏技赛委〔2013〕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人民政府决定举办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现将大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3年10月12日

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大局,以“提升职业技能、服务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通过在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领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示范引领全社会广泛开展群众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并通过竞标方式征集冠名单位和协办单位,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形成方方面面共同推动的工作合力。
(二)技能竞赛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育人”,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面提升劳动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努力适应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基础技能与拓展创新相结合。以相应职业国家标准为基础,同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艺、新方法等相关内容,力求竞赛技能和生产岗位所需技能相一致。
(四)表彰奖励与广泛宣传相结合。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正面宣传,激发广大劳动者爱岗敬业、学习技能、提升技艺、提高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竞赛安排
(一)大赛组别和职业(工种)
本次大赛设立企业职工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设立10个竞赛职业(工种)。其中两个组别共同的职业有7个,具体为: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四轴)、工具钳工、焊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商务师、中式烹调师;职工组单独设置的3个职业(工种)为:装饰镶贴工、汽车驾驶员(大客)和变配电室值班电工;学生组单独设置的3个职业(工种)为车工、维修电工和汽车检测与维修(详见附件1)。
(二)参赛人员
企业职工组参赛条件为:从事相应的职业,在江苏境内工作满五年且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五年,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4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一线企业职工。
学生组参赛条件为:在江苏境内高职、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中专、技校和高等院校学习,所学专业为相应职业(工种),年龄不超过22周岁(1992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在校学生,其中数控车工和焊工2个职业的参赛学生年龄不超过21周岁(1993年5月1日以后出生)。
13个省辖市代表队通过选拔赛选送各职业职工组前3名【汽车驾驶员(大客)前2名】、学生组前2名的选手参加全省决赛。
(三)大赛标准与命题
企业职工组的竞赛试题原则上按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标准命制【汽车驾驶员(大客)按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标准命题】,学生组的竞赛试题原则上按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标准命制。试题分理论(闭卷笔试,客观题)和操作技能两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试题从国家题库中抽取或组织专家结合新技术、新技艺命制。
(四)大赛时序进度
组织发动阶段(2013年7—10月):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公布竞赛职业和申办单位的条件及相关信息,确定全省决赛各职业的冠名单位和协办单位,印发大赛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举行启动仪式。
选拔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各赛区完成选拔赛,并组队进行集训。
决赛阶段(2014年4月):统一举办大赛总决赛,择日举行开幕式,“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举行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五)大赛奖励办法
1、大赛各职业、各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企业职工组一等奖的选手,省政府将授予“江苏技能状元”荣誉称号,享受省劳动模范相应待遇,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企业职工组二等奖的选手,经省总工会综合考察合格后颁发“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授予 “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企业职工组三等奖的选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将分别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企业职工组一、二、三等奖选手,晋升相应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对无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职业,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同时,大赛组委会对上述获奖选手颁发相应的奖章、奖牌、奖金和荣誉证书。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工种)学生组一、二、三等奖的选手,晋升相应职业(工种)技师职业资格,大赛组委会颁发奖章、奖金和荣誉证书。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工种)学生组一、二、三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大赛组委会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团省委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一、二、三等奖、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在职职工选手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并予以优先评选“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省妇联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一、二、三等奖的在职职工女性选手授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省教育厅对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学生组一、二、三等奖选手按现有政策给予相应奖项或待遇。
2、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企业职工组第11至16名的选手,可破格申报相应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获得全省决赛各职业(工种)学生组第11至16名的选手,可破格申报相应技师职业资格,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
3、参加全省决赛理论和操作技能均合格的其他选手,大赛组委会授予“大赛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其中企业职工组选手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学生组选手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
4、对全省决赛获得一等奖选手的选送单位,省政府将授予“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荣誉奖牌;对全省决赛中获得二、三等奖选手的选送单位,大赛组委会授予“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荣誉奖牌;对获得全省决赛团体总分前6名的选送市,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奖牌;对其他各选送市,大赛组委会授予“组织奖”荣誉奖牌(大赛各种奖项见附件2)。
四、组织领导
大赛由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才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电力公司共同承办。省人民政府成立大赛组委会,负责协调确定竞赛重大事项。大赛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成,副省长毛伟明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李一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赵永贤,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谭颖担任大赛组委会副主任。
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负责大赛的指导工作;省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大赛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大赛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协调有关工业、信息企业参赛的发动工作;省教育厅负责在校学生的参赛发动工作;省财政厅负责大赛相关资金的筹集和监督管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和省电力公司分别负责企业职工组装饰镶贴工、汽车驾驶员(大客)和变配电室值班电工等职业的赛务工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做好省属以上国有企业职工的参赛动员发动工作;省总工会负责协调企业工会做好职工参赛动员发动工作;团省委负责发动基层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省妇联负责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
大赛组委会下设仲裁委员会、综合部、技术部、宣传部和财务审计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赵永贤兼任大赛仲裁委员会主任,省总工会副主席曹海兼任大赛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小群兼任大赛综合部、技术部部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焦建俊兼任大赛宣传部部长;省财政厅副厅长黄晓平兼任大赛财务审计部部长。
大赛仲裁委员会由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省总工会组成,工作职责是: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监督竞赛活动按照大赛规程和大赛评判规范实施;对大赛过程中的争议提出处理意见,作出最终裁决;对裁判员评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竞赛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大赛综合部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成,工作职责是: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负责大赛协调、联络、文件起草和大赛日常事务等工作;负责开幕式和闭幕式策划组织;负责奖章、奖牌、奖金、荣誉证书的管理与发放等相关工作。
大赛技术部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和省电力公司组成,工作职责是:在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专家制定竞赛标准、试题、评判细则;负责落实竞赛场地设施和竞赛所需设备、工具、材料;负责大赛各职业(工种)的技术答疑;负责裁判员的组织管理和大赛的评判工作,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
大赛宣传部由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妇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工作职责是: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要求,策划宣传方案,组织实施宣传报道工作;负责协调省主要媒体采访报道计划,以及新闻稿件、节目审核把关;负责更新维护技能大赛专网,确保大赛期间的信息准时上网;负责大赛全程新闻图片、视频资料及纪念合影摄录、收集和整理,为媒体记者提供资料等工作;负责有关媒体、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
大赛财务审计部由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工作职责是:在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大赛经费的预算、审核、下达、决算、审计等工作。
大赛组委会及其各部委组成人员名单另行公布。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举办“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是省政府加强高技能人才选拔表彰、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各项规定制定具体方案,切实做好安排部署工作。
(二)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大赛进行积极宣传发动,指导企业、单位鼓励广大职工、学生积极参赛,确保竞赛规模,真正做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三)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各地、各部门要规范大赛的各个环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断提高竞赛的组织水平。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竞赛理念,严格执行各项现场规程,切实保证赛场安全。同时,为扩大影响,省在决赛期间将组织各行各业技能大师现场展示绝技绝活,与竞赛互动,各地可组织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参观。
(四)勤俭办赛,力求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勤俭节约、绿色环保和低碳节能的原则办赛,努力提高大赛工作的实效性,确保赛出风格,赛出质量,赛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