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儿子老师叫去陪读,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一直以为人到了四十岁就进入了人生的低谷,现在才知道其实还可以更低!

因为儿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不爱学习,好动),我被老师叫去陪读!

接到老师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心咯噔一下,立时觉得自己坠入了低谷。还能有比这更丢人的事儿么?我特么都四十多岁的人去课堂里跟儿子一起上课学习?

可是,学校老师的态度很坚决,如果不去,孩子就会被停课一周。孩子本来就跟不上,再要停课一周,那不就彻底跌落到谷底了?!

那可不行!丢人就丢人吧,谁让这孩子是我生养的呢?好吧,我认了,这孩子是来找我讨债的!真不知道我特么上辈子做了什么孽了,竟然养了这么一个“争气”的孩子,给我创造了这样一个露脸的机会!

孩子早上吃完饭就先去上早自习了,我倒不用去那么早,只需要在第一节课之前赶到班级就行。第一节课是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得在七点四十之前进入课堂。看看时间已经不早,我连忙简单收拾了一下,拿了纸和笔就急匆匆地奔向学校。

推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我的心是崩溃的。那么多双眼睛一起看向我,向我行注目礼,虽然我四十四了,但化着淡妆,面容还算精致,穿着也还可以,这给了我不少信心,让我有种被瞩目的自豪感。但其实,我特么特想立马转头就走。

可是,为了儿子,我也得忍啊!我心里这个气啊,我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心里寻思,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学校为家长陪读准备的桌椅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儿子红着脸领我走过去坐下,然后讪讪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课。

第一节课是语文,我听得倒是很有趣味,可第二节课英语我就干脆听不懂了。接下来的数学、物理、化学的什么就更听不懂了。整整一天下来,我能听懂的只有语文和历史,其他的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课间休息的时候,除了上厕所,我一直都坐在座位上看手机。说实在的,上了这一天的课,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在坐牢,随时都想要快点儿飞离那里。这倒罢了,学校老师还要求我交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孩子的家庭教育。

谈啥?要是家庭教育好,我特么还能被找来陪读?可是,不谈也不行啊!老师说,要是写的不合格就得继续陪读。我去,再叫我去陪读,那我非得吐血而亡不可!我可不想,我才四十四,还有一大把的青春好年华的好不好!

实在是被逼无奈,我只能硬着头皮想怎么写。说实在的,要是叫我简单写几个字还凑合,可要是写一大篇心得体会,这能把我憋死!再说了,已经有太多字被我忘光了,它们可能认识我,我可真是不认识它们了!

写啥呢?写那些课程我听不懂?写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还是写陪读完全就是一个傻得再也不能再傻的馊主意?

得了,不管怎么着,也还是得写。就算再难,怎么地也比去陪读强啊!

于是,我就闷头苦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想我自己身上都有哪些不足,想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获得转变。别说,这一想还真的想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虽然都上高一了,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他也没有能够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人生目标,自然就没有努力的动力;没有人生目标,自然就不知道自己该考什么样的大学。

二是觉得学习太枯燥,动力不足。学习的确是太耗精神,也太占用时间,而且越是学不进去就越是会觉得枯燥、困难,也就越是不愿意学习。尤其是像他那种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遇到点儿困难就会想要逃避,于是不爱学习也就会成为常态。

三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才会走神好动。基础薄弱直接对应的就是听课听不懂,听不懂自然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就会急躁,走神儿也就在所难免。走神儿之后无事可做,就会好动,乱做小动作。

人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

一是一直以为孩子这么大了,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不必再耳提面命。但事实却实实在在地打了我一巴掌!这次陪读就是很好的例证。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因为他根本就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不知道该怎么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是我自己性格比较急躁,做事情毫无章法。我放东西比较随意,总是图便利随手一丢,再用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翻找,这导致了家里东西乱糟糟的没有条理。找东西需要浪费很多时间不说,眼睛所到之处也都是胡乱摆放的乱糟糟的东西。我这样做,孩子自然也就学着将自己的东西乱丢乱放,生活这样,学习自然也就没有章法,拿到什么就学什么,根本就不成体系。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急于想要看到想要的结果,却不注重过程的转变,我的急躁直接影响了孩子,使得孩子也变得急躁。越是学不好,就越急,越急反而就越是学不好,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是我很少看书,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手机。但却要求孩子要认真学习,还不许他看手机玩游戏。想必孩子对此是有抵触心理的,也在潜移默化中对手机和游戏更加痴迷。好吧,我承认,是我不爱学习导致了孩子的不爱学习。

四是我比较爱睡懒觉,孩子跟着也总是想睡懒觉。我不得不承认,睡懒觉是最能让人变得懒惰和不思进取的习惯。常常的,孩子看不上几页书就发困了,只要不上晚自习,他常常晚上不到九点就睡觉了,早上不睡到六点都不会起床。如果是放假,即便是到了七点也都不会起床。吃个饭,都得喊两三遍。我承认,是我把孩子养成了这个样子。

一是从我做起,不再睡懒觉了。有人说,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才能够安排好我们的一生。我现在才觉得真是很有道理。我决定从我自己做起,先让自己发生改变,再去影响和带动孩子转变。希望这不会影响我的娇美面容,呜呜------。

二是放下手机开始看书。至少当着孩子面,我是不会再玩手机了。其实,我一直都是不怎么喜欢看书的。但为了孩子,我决定拿起书来看了,希望能够用我的坚持,换取孩子的进步。好吧,我承认看书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气质。

三是整理好家里的物件,让每一件东西都能够合理有序的摆放,使生活更有条理。有人说从房间的摆设能够看出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家里乱糟糟的,生活状态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我决定下点儿功夫,好好的收拾一下家里的物件儿,让那些东西摆放的更加合理有序。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东西,进而让他摆脱散漫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四是督促好孩子的学习并经常与老师做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变化。看来对于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自己有效学习方法的孩子,家长的督促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及时掌握他的学习动态,也为了不让陪读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决定要多与老师沟通联系,并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经过深刻的反思,我才意识到,孩子出问题,责任真的是在家长。家长没能做好榜样,孩子才会出现问题。

感谢这次陪读,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也让我看到了那个邋遢而又不思进取的自己。我承认,这种改变一定是痛彻骨髓的,但我坚信,这种改变一定会让孩子和我变得更好。而且,我也意识到,这种改变不是为了儿子,而是为了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