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从何而来?——五种激发灵感的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好的创意从何而来?虽然灵感的出现有些神秘色彩,往往可遇不可求,可是科学告诉我们的确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激发灵感和发散性思维。

一、 “走着”比“坐着”好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同“坐着”相比,“走路”明显更能提升人的创意。同时研究发现走的环境对此并无影响,无论是在室内的跑步机上走还是在室外的森林里走,走都能极大帮助激发人的灵感。

斯坦福心理学专家Marily Oppezzo在其研究报告中陈述:“我认为户外行走的方式有点小题大做,其实在一个无聊的小房间里的跑步机上走同样会有强烈效果,这的确让我感到吃惊”。结果显而易见,在实验中,进行走路的实验参与者在发散性思维测试中会得到更高分数。

二、 “无聊”激发创意?

“无聊”是一门“丢掉”的艺术。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难以获取好的创意。美国知名科技电台主持人Manoush Zomorodi在其系列节目“Bored and Brilliant”中对“无聊”与“创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Zomorodi走访了美国数位脑科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无聊”状态或者空闲的大脑状态有助于激发创意。

智能手机可能会干预大脑的自然处理过程。当我们的大脑不再接受微信和朋友圈更新的“轰炸”时,大脑会开始“放空”,而这恰恰是我们挖掘好创意的最佳时间。许多人会通过“冥想”的方式来找寻灵感,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三、 填色游戏

从去年开始,成人填色画本开始在欧美和国内流行起来。其实,填色画本不仅仅是一种时髦的减压和放松方式。它和上文提到的“无聊”状态有着类似的激活大脑的效果。诊疗心理学家Kimberly Wulfert针对填色画进行了专门研究:“当你在一个匀整优美的图案上移动一段时间后,你的注意力会保持集中,某种意义上是进入了一种冥想状态。”而这种抛开杂念和其他思绪的状态会帮助你找到更好的idea.

四、 睡前的头脑风暴

一些人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工作到深夜感到筋疲力尽,睡意袭来,强打精神草草记录下刚刚萌生的一些奇思乱想。第二天一早醒来,突然有了灵感,一个自己认为绝妙的创意在脑海里闪现。

这不是在故弄玄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n Friedman在他的新书《The Best Place To Work》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为了更有创意,有时你需要挖掘一些与你的固有思维模式不同的想法。因为你并不擅长摆脱固有想法,而当你劳累或精神不集中时,一些‘奇怪’的想法反而会更容易在你脑海里涌现。”

当然,Friedman并不是让你故意整夜不睡来“熬”出好的创意。但你的确改变一下工作习惯,睡前床上的头脑风暴不是既有效又惬意么。

五、怀旧帮助开拓写作思路

最近,发表于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怀旧的感觉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开拓思路。研究人员挑选了两组学生。一组学生被告知回忆一段过去的有怀旧感觉的经历,五分钟后,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写一段作文;另一组学生被直接告知围绕相同主题进行作文。结果显示,怀旧组学生的文章无论是思路还是文笔比普通组更具有创造性。研究人员在另外一次相同试验中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所以,写文章毫无思路、无从下笔怎么办?不妨翻翻中学时期的相册或者听一段怀旧的老歌吧,或许你会突然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