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戏珠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二龙戏珠”,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经典,是两条神龙对抢,戏玩一颗宝珠(一说龙丹)的故事,属于中国古典艺术,常见镂刻于雕梁画栋,娟绣于锦缎袍服。那么“二龙抢珠”这个经典又带有祥瑞气息的故事源自于何处呢?

话说在舜帝治世的时候,陆地有洪水大灾,人畜淹没,数在亿万之上,那个时候水陆之界尚未划定,所以人类与水族互相侵扰也没个规矩统治,彼时幸好有大禹应运而生,乃是上界所遣的治水圣人,膺受舜帝之命,治理水患,陆地之事自然当由人君治理,那么水中之事也该由水中王者管辖,这水中之王自然是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龙族了。

彼时陆地君王在舜帝之后定为大禹,水中尚缺少统治之主,于是在老君门下的两位有德有道的大罗金仙缥缈真人和火龙真人便依缘分各领职责,在宇内选取灵性较高的雌雄两条真龙,依缘度化,使其锻炼得道,位列仙班,并且将两龙婚配,诞育龙种,将来可作为东南西北,大小内外各海之主,辅助陆地人君,听命天庭,以保四海平安。

自古修道者不易,度化者更难,先说这缥缈真人所度化的是何仙龙?

【缥缈真人显圣,灌口老龙成仙】

一.潜修行老龙得真道

在今四川境内,有一县名曰灌县,便是昔日玉帝外甥二郎真君的封地灌口所在,因为二郎神时显灵异,当地百姓无不虔诚信奉,所以神庙之内香火鼎盛,在那灌口的水国之中,有一条修行已久的老龙,因为惧怕二郎神威,所以不敢出头,只是一味地潜心修炼,已经有万千年之寿命了,自来修行者需得有道仙师指点收归门下,此等无师自通者如山精水怪,有神通者颇多,而心怀慈悯者甚少,所以修成本领只会在人间作怪,为祸百姓,偏偏这老龙本性良善,只是一门心思修道,从来不会欺扰乡民,也不敢与二郎作对,所以二郎真君也就半闭只眼,容它在此处存身。缥缈真人神机默运,已知就里,可修道者最后一步需食人间烟火,方得功成,这老龙差此一着,只得等待机缘。

二.医瞽目孝子窃龙珠

也是那老龙机缘成熟,在那灌口岸上有一孝子,姓平名和,幼年丧父,只与一个瞎眼的母亲相依为命,这平和侍母至孝,每日勤奋作工,供养母亲衣食周全,并且到处访问名医,希望能够治好母亲的瞽目,只可惜遍寻无果。这日忽然在砍柴回来的道路上碰到一个相貌清奇的道人口称能治各种病痛,平和听了这话,急忙赶上前去向那道长拱手作揖,并告知他家中有一双目失明的老母,希望他可以帮忙医治,若得母亲痊愈,任凭差遣。谁知道人好似专门与平和作对一般,说百病都治,唯独不医瞎子。气得平和担起柴头也不回地就走,那道人反过来拉住平和,说虽然自己无力医治瞽目,却有医治的门路,所以便趴在平和的耳边教他如此这般窃取龙丹医治母亲瞎眼之法。

这日晚上,约有子时的时辰,平和便来到灌口的江边,藏在芦苇之中,不一时,只见水面透出红光,惊得鱼虾四蹿,果然见一条巨大无比的老龙喷着一颗红色龙珠在那里正要修炼,平和等不及得就口念道人所传咒语,那颗龙珠就如飞一般到了平和手中,平和大喜过望,转身欲回时只见风云大作,天昏地暗,耳边轰隆隆的如同雷鸣,狂风刮起,欲向平和卷来,只听从空中传来一声“孽龙不得无礼,我乃是老君门下弟子缥缈真人是也,奉老君之命宣法旨,念你本性慈悯,不曾为祸人间,又兼苦修多年未成正果,又念平和孝心动天,所以暂借汝之龙丹,医治平和母亲之瞽目,再造福于世,三年之后,平和应逢灾难,那时你与他人龙合一,自有一番功果,此时不可相仇”,那老龙听了这话即刻退回深水谭中,岸上即时风平浪静。

那平和得了龙珠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刚及家门,龙珠光芒四射,掠及母亲眼睛,他母亲几十年的瞎眼登时好了,而且比之年轻时更胜百倍,只觉得视物从来不曾如此清晰。而且据道人告诉,这龙丹不仅可令人百病全消,而且世间之物,任你索要,无不应求。所以这母子俩不但自己身强体健,衣食无忧,还利用龙丹之利替人医治病痛,不取分文,救济穷苦,不求回报。所以,不消三年,平和在当地的善士之称远近闻名,妇孺尽知。

三.成大业人龙合一体

偏偏这平和性格直爽,一个谎话不会说,但有别人问他龙珠之由来,他就原原本本将仙人和老龙的故事告知,丝毫不肯隐藏。这却惹了本地的一个富户,听得平和之名与仙人龙珠之事,自然贪心升起,欲壑难平,想将龙珠据为己有,起先本欲重金买之,争奈平和不肯,只说不能辜负仙人之托付,再者龙珠本非他个人所有,不过是借他之手在人间立些功德,到期仙家仍旧取回,所以断然不肯私卖。那富户急了,就派家丁将平和围住,欲强取之,也是平和人间劫数已完,老龙该当出头之日,这平和一急之下竟然将龙珠一口吞入腹中,立刻脸如金纸,目似铜铃,有如龙状,那些家丁皆有恐惧之色,不敢拦阻,平和知道自己吞了龙珠,不久就要变化成龙,再不能侍奉母亲,所以一径跑回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大哭不止,将富户威逼,自己无奈吞了龙珠等事告知母亲,母亲惊惧万分,悲恸不已,忽然间风云突变,乌云四合,一条金色大龙上下蜿蜒,金光万丈,在平家上空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这时缥缈真人现身,将那金龙带到当年平和夺龙丹的水面之上,呼唤那水底老龙,原来那老龙当年失了龙珠,已经没有了形骸,只是一个徒具龙形的魂魄,缥缈真人念动咒语,将龙的魂,平和的体相附,使平和与老龙合二为一,仍旧回到谭底修炼,待到大禹治水之时,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缥缈真人所度化的是老君法旨中所需的一条雄性真龙,尚缺雌龙一条,未知那火龙真人要从何处度化?

【火龙真人点化  钱塘篾缆功成】

一.吸精华篾缆通灵性

却说在今浙江境内钱塘江上,有一处浅浅的水滩,水浅滩急,风大时船行易过,都说是“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所以后人称为七里泷,但在上古时却叫作伏龙谭,此时滩浅,当时水深之故。那时这伏龙谭却是钱塘江水最深的所在,舟辑往来,风波不小,所以古人在通过这伏龙谭之时,为了减少船行之险,将多条大船用篾缆联络起来增加整体船身重量来抵抗风浪,可是这办法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怎么全然无事?所以仍旧有舟船于此处失事,日久年深,那失事的舟船,一应之物包括人畜器具,船体本身的木板等物都已经腐化而入淤泥了,唯有一根锁船的篾缆,因不同于普通的木材,性质较轻,难以受水侵蚀,可以浮在水面,经过无数岁月,受日月精华的锻炼,竟然也被它修成龙体,鳞片龙角,口鼻须髯,都一应俱全,只差一对龙目未曾炼成,这篾龙每日以鱼虾充饥果腹,所食生灵无数,幸喜它早通灵性,抓食鱼类乃生物之本性也是无可奈何,可它夙种善根,绝不肯吞噬舟船并人类,纵有不小心时,它龙体庞大加之未有龙睛,难免会有碰撞船体造成失事之过,也非出自它本心。

二.乱雌雄剑刺成龙睛

后来火龙真人与两位在朝为官的宰辅一齐行舟过伏龙谭时,忽见这条篾龙现形,火龙真人遂唤来土地问明此龙来源,知它本性纯良,不忍加害,谁知那两位宰辅却认为它伤害过往船只,虽非本心,亦是作祸不小,自己身为百姓父母之官,不能轻易放过,所以向火龙真人讨要宝器,那火龙真人知道阻止他不住,也就顺势而为,将一柄自己炼就的宝剑交与其中一个宰辅,那宰辅将剑当空一晃,顿时变为两把雌雄宝剑,因为这龙属雌体,所以火龙叫他用雌剑方可除之,谁知龙吟呼啸之时,风云突变,吓得那位宰辅忘了雌雄之事,只一把雄剑向龙体刺来,那剑乃是仙家法宝,可长可短,一柄长剑不偏不倚恰恰地刺穿了龙头,那龙头多了两个窟窿,因为雌雄交合,反生出一种灵气,助那篾龙生成两个眼目,这刺伤龙头所用的仙剑本是火龙真人练习天遁剑法时所用,已有三千年功行,所以生出的龙睛自然不同于凡物,远看能及千里之外,进观可以明察秋毫,岂非千载难逢,这也那篾缆积德造化之功。

既然是火龙真人的宝剑助它一臂之力,它以后是造福苍生还是为祸百姓可不是得火龙担着,所以火龙真人收它为徒自不必说。

教那篾龙修行之法,苦炼一番,待它度过迎龙闸后,也教它脱去篾缆形骸,投胎人间方可得道成仙。

却说何为迎龙闸?原本也是火龙所设,本是一口重刀设于钱塘之内,凡钱塘灵性之体欲成仙者,先过此闸,此闸口细窄如发丝,若非修炼有素,道行高深者谁能将形体化成如此细微呢?功夫不到家者来过此闸,一闸之下,身首异处。那篾龙经火龙真人指引调教,自经锻炼,竟然轻轻松松地过了迎龙闸,那火龙真人少不得送它去人世经历一番。

三.历人间投胎孝女腹

却说火龙真人送那篾龙去往何处投胎?

火龙真人见篾龙道心坚固如磐石,所以方才过得迎龙闸,遂叫它脱去篾缆残骸,带它魂魄在钱塘江上行了百里来地,见一个少女正在河边浣衣,火龙真人告诉那篾龙,此女是此处有名的孝女,只因父母生她一个女孩,怕父母孤苦无依,所以年已及笄尚未出嫁,如今便要送篾龙到那女孩子腹中投胎,如祖师投胎玉女一般,将来机缘到时,再来度化,说毕就将篾龙投入那女孩子腹中。那女孩姓胡,名秀春,本是在此汲水浣洗衣服,本来绝好的天气,忽听空中似有雷鸣,一道金光已吞入腹内,吓得秀春扑倒在地,忽听耳边有人与她说话道是“胡秀春听着,上天念你纯孝,赐你一条神龙作女,你定要好生抚养,功德圆满之时,造化不小。”秀春已知是神仙赐女,惊惧减轻,只是身体并未好转,一起浣衣的女子将她送回家中休息将养。

那秀春自从天赐神女,腹中便有了胎气,她本是未嫁之女,如此不夫而孕,可知要忍受多少不堪言语,其中滋味,不亲临不可感同身受,只有他老父亲颇通事理,知道老君有投胎玉女之事,深信女儿贞洁,所言必无虚假。果然到了生产之日,神仙投胎,比凡人不同,那秀春疼过一场,竟然于口中吐出一仙珠,裂开见里面是一个玲珑剔透,唇红齿白的小女孩子,因为神仙送胎之时曾告诉秀春这胎是条神龙,所以便取名叫作胡飞龙。那女孩子三个月之后便能言语,其聪明灵秀,远在众小儿之上,胡家除此之外,更无子嗣,又兼是神仙所赐,所以爱如珍宝。那女孩子长到十岁左右,胡老太公便将她送入私塾,使她知书识礼,而胡飞龙也不负所望,她本就天资高阜,岂是寻常孩童可比,所以学业世情,样样出众,那些同龄小孩难免嫉妒,心有不平,便说飞龙是私生之女,说她母亲许多不堪的闲话,气得飞龙再不肯上学,回家也不肯将缘由告知母亲并外祖父母,后来她外祖打听到学堂,方知底细,然而世情如此,这世上之人,只因生性愚昧,诸多相争,便无事也作有事,小事可作大事,大相争传,以讹传讹,因此所传皆是虚假的多,真相事理又有几人得知?所以不必作无谓之挣扎,只得默然去忍受。所以这胡家也不去争执吵闹,依旧如此度日,后来飞龙之外祖父母皆先后离世,秀春见父母已去,飞龙也已长大成人,责任已完,自己不愿在世上白受言语攻击,便投水自尽而亡,临死之前留下遗书告知飞龙她的出身来历。飞龙悲痛欲绝,为母举哀,果然在秀春丧事未完之时,就有这飞龙的师尊火龙真人来度化她,经火龙真人点化,飞龙灵台一亮,自然忆起前世那篾缆修行直至火龙真人送往投胎之经过,灵性已通,自然能够化为原形,变化龙体,自此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火龙仍叫她回水中修炼,将来与那灌口老龙婚配并且诞育子嗣,辅助陆地君主治理水患,解苍生之危,并立功行,将来位列仙班,造化不浅。

【因缘际会双龙闹天庭】

二龙抢珠

那飞龙听得师尊如此吩咐,不敢有违,只得回到钱塘依旧修炼,不知又过了多少岁月,这日飞龙在水中呆的起腻,只要到岸上走走,因此便化作道姑模样,在集市上晃来晃去,只觉得诸般好看,正兴头间,见远处一老一少都是道人装扮,那老道吩咐小道在此间等他,凡事忍耐,莫要起烦躁之性,暴戾之气,小道依言听从。待那老道离开,这飞龙调皮性起,便要逗那小道士,看他道行深浅,修为如何?便故意出言挑逗,却不知这眼前小道士正是自己未曾谋面的夫婿,灌口老龙与平和的合体。老龙原本修为极好,只是那平和因为当年母亲瞎眼之故,怨及天地,怨气未除,所以总怀暴戾情绪。经不得飞龙三言两语的捉弄,便气得性发,于是二龙便于此处打斗起来,只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斗得性起,两龙各吐出龙珠,一颗赤红,一颗纯金,都要抢彼此的龙珠,使对方失去神通,无法抗衡,谁知两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实在难分高下,又都是争强好胜之辈,谁也不肯罢手,竟然直打到南天门外,玉帝的灵霄宝殿之上,这便是经典而有名的“二龙抢珠”故事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