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自我破坏倾向?(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一切为了形象”

——是自恋父母的座右铭。

对于自恋的父母来说,形象就是一切,外在比内在和感受重要得多。

这样无限制地追求形象,耗尽了人的心力,使得父母忽视掉最基本的养育职责。

商业 社会 的物质主义,更是强化了这种自恋文化。

而自恋,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否定:

“......当财富占据比智慧更高的地位,当声名显赫比品格高贵更受崇拜,当成功比自尊更重要时,这就是一个过于看重形象的文化,足以称之为自恋。”

整个 社会 都在维持一种建立“什么”而非“谁”之上的形象,每个人都在持续地表演、超越、变得更漂亮更富有......

这种对外在形象的强烈关注,剥夺了人们感受真情实感的空间,迫使孩子们也变得虚伪、伪善,以满足父母的形象需求。

某些父母离婚后,每次父亲探访孩子前,母亲都要求孩子和爸爸在一起时要看起来开开心心的。

——“不要让他以为没有他我们就会很难过”。

于是,孩子为了满足母亲的“形象需求”,不得不带着一张假面具去面对自己的父亲。

——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内心愧疚,他感觉在 情感 上背叛了父亲。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灌输:

外在比个人感受、个性、价值和真相更重要,那么这些孩子,在长大后也会认为“我必须完美无缺才会被人认可”,终其一生,都会感到空虚难熬。

而这些观念,也会深刻影响到你成年后的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养育子女的方式,以及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要改变这代代相传的扭曲之爱?

我们必须建起独立的自我意识,从对人和环境的不真实的、自动的、从小习以为常的反应方式中分离出来,从完美主义的文化枷锁中挣脱出来,告诉自己——生命的内在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上篇我们讲过,自恋式养育下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女儿:

高成就动机型和自我破坏型。

这两种行为模式虽趋于不同的极端,其根源却是一致的,如同一棵苦藤上开出的两朵花儿。

高成就动机型女儿试图告诉自己“我是有价值的人”,然而,她却无法喜爱自己的本性。

而是要把价值建立在“功成名就、日理万机”上。

如果无法完成自己或他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她就会认为自己一文不名。

——这是不 健康 的, 健康 的是安于自己的本性,也因为本性而被他人、世界所接受。

尽管作为“一个行动的人”,习惯以“有成就才有价值”来界定自己,内心却并不因为她们的多产和成就而感到满意和自在,从不肯给自己应得的肯定。

反而深陷在无能感的沼泽中挣扎,不断寻找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因此常常感到慢性疲劳,悲伤、沮丧。

不管已经多努力,你总会听到内心的声音:还不够好。

即使偶尔能够认可自己,也总是稍纵即逝,若有所失。

如果作为一个高成就动机型女儿,正在努力做的是你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肯定自己、照顾好自己,那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无法做到肯定自己,照顾自己,只能寻求外部认可来确立自我价值,那可就非常不好。

事实上,工作狂就可能是一种类似于酗酒、药物成瘾或暴食症的自我破坏行为,它同样可以让人对痛苦麻痹。

......

完整版 见 在云端的日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