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建立措施(以河北省为例)
一、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辨识
1. 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进行识别。
2. 检查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以及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
3. 评估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4. 考虑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
5. 审视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6. 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将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7. 重大险源、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确定为重大风险。
8.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管控重点、管控部门和管控人员。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还需制定专门管控方案。
9. 在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使用新设备、变更工艺技术过程中,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重新辨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或管控方案。
10.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检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公示
1. 生产经营单位的班组在生产经营活动前或交接班时,进行风险确认和风险管控措施预知、设备设施检查等安全确认,并及时排除新产生的风险。
2. 活动结束后,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物品存放等涉及安全的事项进行检查。
3.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立即开展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工作。
4. 在风险部位、岗位或者车间公示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并设立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板)。
5. 在公共场所和某些设施上,按照规定的距离、密度、内容设置安全风险警示牌(板),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时,应对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检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2. 根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编制隐患治理信息台账。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
3. 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应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4.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四、监督管理
1. 省人民政府应在六个月内制定并发布各自监管、主管行业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或者指引,每两年修订一次。
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的自辨自控、隐患的自查自改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
3. 重点检查风险的辨识、分级和管控以及隐患的排查、分级和治理等内容。
4. 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应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依法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建立重大隐患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等清单工作机制。
6.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治理方案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7. 对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者不按照行政决定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的,应降低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告。
扩展资料:生产经营单位应履行风险管控的职责内容
1. 建立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
2. 根据生产组织、工艺等行业特点,逐级编制并发布风险分布图。
3. 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计等环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 建立危险作业、动能隔离上锁挂牌、风险岗位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5. 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安排专门课时对风险辨识方法和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培训。
6. 定期评估分析和改进有关管理制度,并告知从业人员。
7. 执行其他风险管控职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