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镇的民政事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白马镇处在市中区西南部,由于白马庙在此得名,距离市中区(城东街道)11.47km,东接交通镇,南连龙门镇,西界永安镇,北邻靖民镇、凤鸣镇。白马镇幅员面积37.75k㎡,常住人口45942人(城镇人口3.2万人),管辖4个社区(白马街社区、司马桥社区、黄石社区、汇鑫社区)、18个行政村(新联村、联四村、柏树村、董家村、和平村、千子村、海棠村、湛家村、九盘村、红莲村、联合村、云坛村、双河村、石盘村、石龙村、石庙村、黄石村、白塔村)。 2014年7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学技术部正式签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决定白马镇列为全国重点镇。    白马镇开发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
1985年5月,在白马电厂施工工地上,挖出了一座古墓,墓顶距地表0.6米,方向正北。墓室呈“日”字形,前部份为墓道,后部为墓室。四室并列,面积相等,均为长2.5、宽1.5、高1.4米,整个墓用6——7吨重的青石,夹砂石砌成。顶盖石上面还用一层石灰,河砂、混泥土加固保护。查阅史书上的一些记载,确定墓主人是明朝的官员阴武卿。阴武卿(1527年到1588年)字定夫,号月溪,四川内江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陕西布政使、南京工部尚书。“数上疏言事,有益于补救时弊。”其后又任南京兵部尚书。万历十六年(1588年)七月卒于官,年六十二。志主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葬。志石边长63厘米。志文57行,计:3400余字。王世贞撰,李世达书,石星篆盖。志主为嘉靖、隆庆、万历3朝元老,为抗倭名将俞大猷谋士。在墓里还出土了“阴武卿墓志”,同时出土的还有“阴武卿妻刘氏墓志”、“阴武卿妾杨氏墓志”。白马镇有一处地名叫司马桥,就因兵部侍郎有司马之称,因此曾任兵部侍郎的阴武卿故里便有了“司马桥”这一名称。
2012年4月25日下午6点,市中区白马镇石庙村6组的村民拉砖的货车在村级公路倒车掉头时,货车轮胎卡在了一低凹处,动弹不得,经过前后两个多小时的“折腾”才顺利掉头。而当货车轮胎刚抽身离开时,低凹的地面突然一声响动,约两平米的地面瞬间沉了下去,一座石头砌的墓室出现了。发现该墓地后,石庙村6组村民决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墓地现场保护工作。市中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现场,进入墓室进行研究、查看。经鉴定,该墓地面积约10㎡,墓室结构简单,为石室木棺,没有雕刻、纹饰、文字等设计,内有四个棺室并列一行,无出土文物,是明代末期典型的平民普通墓。明代末期经济比较萧条,加上当时丧葬习俗流行薄葬,所以平民墓室风格比较干净朴素。
2012年5月20日,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一建筑工地施工爆破后,发现大型墓穴。经专家现场勘察,共发现 3 座大型古墓,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墓道两侧有浮雕动物图案,墓中两侧为圆雕斗拱立柱,并施朱红彩饰。根据现场墓室保存情况,在施工方的协助下,选取保存相对较好的其中一座古墓进行抢救发掘。工作人员清理发现,墓道两侧有浮雕鹭鸟、鱼、蛙形动物等精美图案根据墓穴特点,推断系东汉晚期所建,距今一千多年历史。
在白马镇关圣路有一座保存完好古牌坊,该牌坊建于道光15年,通高11米,宽7.4米,坊座长8.4米,节孝坊由四根两人才可合抱的方形石柱(小出头),支撑着二层、三层的重量,紧靠公路默然矗立。石柱脚东西向两面两对石象、石狮踞守。牌门正中上方门楣处,从右向左上下行文两行,镌刻正楷阴文22字,每字拳头大小,即“旌表太学士苏鸣鹤之妻,邑庠生苏墉之母王氏节孝坊”的字样。顶部书写“圣旨”二字,中门上方是一尺大小的“孝节”二字,关圣殿节孝坊的第二层、第三层各有一对瑞兽——麒麟,雕刻十分精美,栩栩如生地雄踞于(方)斗形石上,两两南北相向。第三层的一对麒麟则直接拱卫着镌刻精美龙饰的“圣旨”牌位,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又由于其处该坊最高地方,别有一番煊赫的威势。据当地乡志介绍,清朝太学士苏鸣鹤去世后,其妻王氏为其守节,直到80余岁后去世。当地官员会同其族人上报朝廷,道光皇帝御赐追赠“孝节”,建造这座牌坊。这座牌坊由60余块青石砌成,每块青石少则五六百斤,重则六七吨,取材于屏山县,用船经水路运至白马。
在白马沱江边防洪堤处有一形状不规则红砂石质的文化石——“廻澜石”, 是研究清代沱江内江段水文历史的重要材料。这块文化石枯水期浮出水面,洪水期没于水中。石头正面镌刻行体双钩阴刻“廻澜”两字,历经几朝几代,“廻澜”两字仍然清晰可见。关于“廻澜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内江白马人苏祥富,是苏家的十几代传人。在道光年1835年,他的祖先苏明刚到山东做官,“廻澜石”便跟着苏家人移动到外地水域陪伴着他,后来苏明刚回到白马,“廻澜石”又跟着他回来。当时水患不少,传闻“廻澜石”可以镇压水怪,于是题字“廻澜”二字,至此后,洪水来时,绕石而走。从此,白马一方平安,粮食丰产。内江市市中区文物管理所介绍:“廻澜石”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在各朝各代时期都没发现类似的水文题刻。此文化遗产体积大、重量重,若搬离,极有可能对文化石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廻澜石”在原址原地进行妥善保护,在不影响河堤堤坝质量的前提下,对其周围进行加固和保护。
在白马镇五星街,有一座古寺,名为兴国寺,原名文昌宫,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解放以前,重庆市委派工作人员以僧人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一度成为中共地下党内江支委联络站。解放后曾作为临时镇政府所在地,六七十年代为东兴区川剧团所有。1995年10月,内江圣水寺智常法师募集资金从川剧团买过来,并经市中区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并开始修复工作,相继修复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天王殿、放生池、左右厢房、斋堂、客堂,逐步建成了一个四合院布局的寺院。
白马镇人杰地灵,走出了革命烈士、红军时期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廖恩波(1901——1935),1935年3月21日,在江西省大庾县城,敌人将廖恩波、刘伯坚等5名同志杀害,廖恩波牺牲时年仅34岁。白马镇上周家大院有廖恩波烈士的故居。政府在白马锦江路边修建了恩波广场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