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镇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妙高镇建置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区域内有浙江元立集团,更有丽水第一家上市企业——凯恩特纸;龙谷丽人茶、文照竹炭享誉全国,自1996年镇工业园区开发以来,工业总量逐年递增,一直荣获丽水市“工业强镇”的荣誉称号;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誉的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曾在此地当任县令五年,并撰写名著《牡丹亭》;绍兴年间(1311—1162年)建三台寺辟含晖洞景区,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妙高书院。
400多年前,汤显祖曾在这里撰写名著《牡丹亭》,改革开放今作为县城所在地的妙高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街承载历史变迁 西街在县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改革开放前,西街还只是两米多宽的石子路,两旁土木结构老房子里林立着打铁店、布店、裁缝店、杂货店,常常看到满街的肩挑卖柴火、卖炭的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出钱把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到2001年,经过新一轮大规模旧城改造后,西街彻底改头换面,生活在西街的人们告别了狭窄的小道,两旁的土木房退出了历史舞台。记者在西街看到,宽敞的街道上汽车来回穿梭,两旁是整齐高大的楼房,装潢一新的服装店、专卖店、超市和酒店吸引着来往的人群,老西街的影子已经成为了人们永恒的回忆。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县城交通大动脉——东街南侧的拆建启动,正式拉开了遂昌城市大规模拆迁建设的序幕。通过旧城改造,先后对县城东街、北街、西街、凯恩路、公园路延伸段、南街等进行了全面改造,拆迁总用地面积超过25公顷,拆迁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
2004年10月,占地面积1公顷、设有99个地下车库的平昌广场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起,先后在县城核心地块建成两处停车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随着2003年龙丽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启动了城北道路网和城东道路网改造工程,到2007年底,县城两个进城口的30米宽水阁路、36米宽汤公大道、24米宽牡丹亭路和25米宽的平昌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到2007年底,城市桥梁共计30座,道路总长度65千米,道路总面积达84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对外交通条件。
几张老照片见证今昔巨变
1999年的时候,一场《东西南北街旧貌换新颜》的影展在县城街头摆开了,以新旧对比为主题的70多幅照片在县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元立国际饭店和遂昌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的原址在那时还是老旧的破房子。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999年建成的日供水能力4万吨的自来水厂经过十年扩建城供水管网总长超过130公里,县城污水干管长度达到18公里,排水管总长超过50公里,公交线路也由最初的两条增加到4条,运营路线长度从不足30公里增加到45公里,县城公共绿地面积从原来的2万平方米增至目前的12万余平方米。
县城的轮廓线不断丰富,住宅、商务、办公领域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出现了安居大厦、银泰大厦、元立国际饭店、公安大楼、电力大楼、遂昌大厦等一批“山里巨人”,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提升了县城品位。
一堵门墙留得遗爱在山城
“现今仅存的遗迹只剩下‘遗爱祠’的门墙,打造汤显祖文化已经成为县政府发展特色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的陈敏民告诉记者,400多年来,遂昌县城曾留下“相圃书院”、“启明楼”、“灭虎祠”、“济川桥”、“遗爱祠”、“尊经阁”等与汤显祖有关的六处遗迹。
一堵门墙留得山城遗爱在。改革开发以来,汤显祖文化得到了极大传承,1984年,遂昌汤显祖研究会成立,1985年,举行纪念汤显祖诞辰435周年活动,民众自发捐资在妙高山又建遗爱亭。1995年,汤显祖纪念馆建成,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已成为当地传播和推广汤显祖文化的中心和基地。2007年5月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反映汤公文化为主题的北门三岔口景观公园开始建设。以汤显祖和《牡丹亭》等人文文化为背景,与旅游业结合构建“汤公寻梦”、“游《牡丹亭》圣地”、“汤公诗词之路”等旅游专线,将遂昌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遂昌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全面推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