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给苍山中和寺题“滇云拱极”?(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24
有一座民间称之为仙都的名寺中和寺。中和寺的历史很悠久,据李元阳《点苍山玄真观碑》记载,这座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然而,称之为寺并不确切,它原来是大理城内的一座道观,称玄真观。因玄真观与人居杂处,喧嚣浊秽,神所不歇,庙亦随坠,热心于公益的李元阳就选择点苍山的中和峰,用了三年时间,在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修了这座居高临下的新玄真观,至今,寺外路侧还有李元阳的神道(俗称衣冠冢)。清康熙时,中和寺称作上帝宫。寺里曾经有过数块名人题匾,如李根源的磅礴排奡、周霞的山海大观,其中尤以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御笔滇云拱极匾额驰名于世。公元1662年,当年仅八岁的玄烨继承父亲顺治的王位时,年轻的清王朝面临着重重的危机。14岁,康熙亲理政事后,他力排众议,智除鳌拜后,决心平定三藩。然而,除鳌拜容易,平三藩艰难。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当接到清军终于历尽艰险攻克昆明平定吴三桂残余势力的捷报时,玄烨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朕心深为嘉悦!即刻前往父皇顺治的孝陵,躬行昭告,并感叹万端地对随行诸臣说:若以为摧枯拉朽,容易成功,则辞过其实。同时感慨系之吟了《滇平》诗一首: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矜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表达了此次平定三藩叛乱的曲折艰巨历程,抒发了平叛后的喜悦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